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论文 » 正文

艺术教育系统思维构建

2021-4-9 | 艺术教育论文

作者:邓双林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一、电影音乐赏析教学与系统性思维的关系

多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人士一直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优化思维模式和创建跨领域学科方面,就这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目前在各高校开设多年的艺术类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对艺术形式美的感悟能力大有裨益。但是,实事求是地考察当下艺术教育,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大多都还在采用单纯传授艺术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看看现在大学中普遍使用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科书也可以发现,基本的程序和知识点还是音乐史材料的罗列、对艺术形式的分析、介绍。如果放在系统思维理论的考察框架中,这些课程材料和教学方法都属于一种“竖井”式的思维模式。数年来,笔者试图在音乐教学中探索一条在美感培养的同时开拓、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思维的路径。笔者希望摸索的艺术教育新思路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提升对美的感悟能力的同时培养出一种发散性思维、整体性思维的习惯;让学生的美感体验与社会认识、思维方法训练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与学生们得到了某种相对共识,即面对任何艺术品,如果我们希望得到充分体验和了解,不仅需要美学修养,也需要理性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在现阶段,《电影音乐赏析》课还是探索性和示范性的,它的创新性特征是:不断跨越艺术感觉培养与社会认识提升之间的界限,不断跨越形象的感性思维与抽象的理性思维方法之间的界限。在长期的艺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学生系统讲授各种艺术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更专业地展开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其中,“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是优化学生思维模式的重要方面和一个可能的路径。在长期的艺术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一种联想的、发散性的、对客观对象进行整体思考和整体性处理的思维模式,有益于“系统思考”的形成。

“系统思考”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看到该事物所处的整个系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要看到系统内各因素均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而不能静止地看事物。要看到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各种联系,善于运用一种发散性思维来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升华。美国学者丹尼斯•舍伍德指出:“系统思考的精髓是,处理真正世界中复杂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只有拓宽视野,才能避免‘竖井’式思维和组织‘近视’这一对孪生并发症的危害———前者的危害经常表现为,对一个问题的补救只是简单地将问题从‘这里’转移到了‘那里’;后者的危害则通常表现为,对‘现在’一个问题的补救只会导致‘未来’一个更大的需要补救的问题。”[1](13)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认识到,“系统思考”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因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之一是要使他们掌握“系统思考”方法。以电影音乐与影像结合所呈现的视听文本为范本,分析音乐与影像结合所产生的叙事功能,分析这种叙事文本的美学趣味和文化意义。本文试图将我们如何在艺术教育的这一领域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如何在影像的观赏、阐释中帮助学生发展出一种扩散、联想、整体分析的系统性思维的探索加以总结梳理,希望探索出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用系统思维观察事物的方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摸索一些更有效的途径。电影艺术是我们真实生活的生动再现和变形呈示,那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各种人类生存困境均是电影的题材。研究电影艺术也就是思考那些我们认为无可置疑的存在境遇和艺术模式,使之陌生化(de-familiarize)让我们打开眼界来对其做出重新考察。电影音乐与电影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思考它是否具有超越叙事主题的功能,思考配乐和影像之间的关系,从中引出文化阐释的命题。这些命题的发现和阐释都可以构成系统化思维模式的训练过程。

在电影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着重探索如何通过电影音乐文本的细读和多种知识背景的交叉综合使用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习惯,训练学生在面对一个文艺现象和社会现象时打开视野,综合自己的多方面知识背景来系统地研究、分析对象。在艺术教育中有的放矢地发展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是在大学教育中,对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智力教育的整合。本文侧重研究了如何引导学生用整体化的视野在影像元素与音乐的结合文本中找出思考命题,在电影艺术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表达观点。以此训练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主动地运用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系统性分析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大学艺术教育中的系统性思维的建构作考量,我们的设计是:以艺术文本分析为基础,结合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出那种综合的、联想的、发散的思维模式。电影音乐赏析课程是跨领域的,我们和学生一起研究电影和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综合所呈现的美学特征。这种文本正好适合引导学生用整体性视野去观察现象,用综合的、启发式的、对话和讨论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发展系统化思维。

二、艺术教育中,训练学生以整体性视野在影像中发现问题

音乐教学是一门提升艺术修养的课程,我们首先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形式感悟能力放在首位。但因为有了培养整体性思维的指导思想,我们就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电影文本中发掘出人类生活的困境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命题,例如:爱情与婚姻的伦理问题、战争的正当性问题、如何有尊严地面对死亡、内心混乱与自我拯救的问题、为了正义的复仇是否具有正当性、艺术是否具有超越社会价值的纯粹性问题等等。首先是启发学生从电影文本中发现问题,从这些人类无法逃避的道德选择出发,带领学生从影像叙事和音乐结合的影像特征中,引出美学与社会学领域的各种命题,来思考如何区分善与恶,在复杂的境遇中如何做出抉择。以美国影片《辛德勒名单》克拉夫特大屠杀的段落为范本分析,人们可以从中看出思维方法和视野的差异所导致的读解的差异,由此可以分析“竖井”式思维读解和整体性思维读解的不同。在克拉夫特大屠杀现场,德国的军人以他们特有的精确和认真态度搜查犹太人。经过白天的大搜捕和大屠杀,犹太人居民区已经人去楼空,但是还有一些人想尽一切办法藏在一切可能藏人的地方。德国士兵以他们的耐心和缜密的组织才能,居然用上了听诊器来找到躲藏在楼梯下和夹层里的犹太人。在一阵手电筒的光晃动之后,德国军队在钢琴里面、床板下面、楼板夹层中找到了躲过了白天大屠杀的残存着。又响起了一阵阵的枪声,又一批生命消失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