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行政革新论文
本文作者:孙东升 王慧仙 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展迅猛,年均增长14.8%,比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个和1.7个百分点。2008年温州市GDP24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8.5%;财政总收入339.7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72元,增长9.0%。温州近十年的经济保持良好的势头,一直持续增长,涨幅平均在12%左右,保持在全省第三位,远高于浙江其他八个地级市。但同时也可看出,2008年和2009年增长比例仅是8.2%和8.5%,人均GDP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原因之一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温州在近三年中与杭州宁波两大城市差距在逐渐拉大,而与台州嘉兴等城市差距在缩小。温州传统产业,如鞋革、打火机、低压电器等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2008年温州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增幅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有些具有温州特色的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简言之,温州经济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存在着优势弱化的情况,急需开拓新路子,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温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发展略滞后于经济发展。
根据200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08年温州GDP占全省11.2%,高校毕业生数只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7%,相差4.2个百分点,温州的经济一直稳居全省第三,但高等教育却明显落后于其他市。最近几年温州高校不断扩招,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说明温州高等教育取得了进展,但由于温州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高等院校档次低,数量少,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数少,无法与其经济实力相媲美。由总体上看,温州的高等教育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管理行政化严重。
1.高校行政化分析。高校行政化首先的表现是校长多,国内高校的副校长,一般5~8名。发达国家的高校一般就一个校长,很大的大学有副校长,但不多;其次的表现是行政人员多。国外大学的教职员工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在日本、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和芬兰等国家,教师的绝对比例较高,美国非教学人员比例却不低。国外高校经验的启示是,关键的问题在于非教学人员的“工作指向”:这些工作是在促进和协助教学,还是与此无关,甚或是阻碍了教学的进展。高校里存在着大量的无关于甚至不利于教学和科研健康发展的“行政工作”。这种“行政主导”的治校理念,有关教学等方面的所有重要标准和原则几乎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的。这种统一性的管理方式表面上带来了“规范化”,但在实践中严重忽视了各个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特殊性。2010年,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说明目前浙江省的高等教育还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温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如果要率先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必须在行政化改革方面入手。目前温州九所高校,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存在着管理行政化的严重倾向。
2.高校行政化产生的弊端。
(1)人身依附现象严重。高校的行政化管理,使得人身依附现象严重。重权势、轻学术的现象在高校里普遍存在。有权力和人脉的人没有精力去做教学工作,而有人脉关系的人却能在系部、教研室获取一职位。校长、副校长不是经过大学共同体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出现的。教授应该是大学的主体,却成为完全被动的被管理者,这与现代大学精神,所谓的教授治校、教授通过选择学校的管理者来治校是背道而驰的。
(2)抹杀了大学教授的主体性和大学本身的主体性。行政化管理的高校,成了一级行政机构。大学本来是知识共同体、思想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学术公民安居乐业的居所。高校行政化损害了大学的主体性,造成了中国大学及其教授们基于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创发能力的萎缩。教授们说话空间的大小与学校的行政级别成正比,课题确定又要投其所好,所以创发能力和热情苍白化。现代社会的支柱有三:精神信仰(在西方表现为教堂)、公民社会(强调公民自律的精神)、大学。在非宗教国家,大学实际是精神堡垒,它彰显着与世俗权力相对应的精神威力。一旦把它纳入行政体制,精神的力量无从谈起。
(3)高等专业结构与社会产业结构不适应。高等学校是生产人力资源的重要源泉,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动态的适应关系。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复杂多变的,而高等教育学科的设置存在相对稳定性,因此,教育学科专业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社会职业需求和变化。问题的关键是,在认识到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平衡的前提下,应注意两者之间是否寻求动态的平衡。当前温州区域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该地区主要是传统轻工业为主,如打火机、鞋子、制笔、服装、汽摩配等。企业主要是依赖于原材料、土地、廉价的劳动力而生存和发展。当前,温州企业除了面临“民工荒”外,更面临严峻的“高技人才荒”。为了推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温州市开始新兴三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面对温州独特的经济模式,温州高校也曾做出了一些改革,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可以独立设计鞋样,与当地经济融合程度较好。但温州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和创新却仍未有显著变化,高校无法及时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政府推出的三大新兴产业的人才只能主要通过引进外来人才来实现。高校专业结构滞后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行政化管理层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的权势范围,没有从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去考虑高校的发展。
二、温州市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关系的计量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别对2001~2010年的温州市人均GDP、高校在校生数、高校专任教师数、教育经费支出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都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历年出版的《温州统计年鉴》。
(二)Pearson相关性分析。
计算人均GDP与高校在校生数、高校专任教师数、教育经费支出以考察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用温州市2001~2010年10年间的数据计算。表3显示了4个变量,其中人均GDP是自变量,其他3个为因变量。表中数据说明,人均GDP和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教育经费支出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均在0.97以上,远远超过0.01。显著水平(Sig.)都为0.000,表明达到了统计意义,意为它们之间不相关的概率几乎为零。结果可知,温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明显呈正相关。从它们的相关性系数来看,GDP和教育经费支出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82。这说明温州经济发展和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支出关系最密切。人均GDP与在校生数的相关性最低(r=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