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村电影论文 » 正文

地方乡村电影放映的反思

2021-4-9 | 农村电影论文

作者:张利雄 单位:泸西县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

随着我国文化传播途径的丰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庭拥有了先进的娱乐设施,人们进行娱乐活动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但是,在泸西县的大多数农村,文化生活仍然是匮乏的。因此,农民对电影仍然有着特殊的感情。广大农民对那种白天一家一户干活,晚上独家独院看电视、打牌娱乐的生活方式深感厌倦,仍旧留恋过去那种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看电影的日子。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娱乐方式,不仅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政策、信息、技术进入农村提供了有效的宣传平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那种“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却正在渐渐地远离农民的生活。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电影下乡似乎再次焕发了青春。然而,冷静地分析,电影放映想要恢复昔日的繁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以说,泸西县农村电影放映的发展之路,光荣和梦想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沧海桑田谈变迁

在众多的文艺样式中,对中国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农村文化生活产生最广泛、最深刻影响的,非电影莫属。“看电影”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娱乐选择增多,电影业整体滑坡,市场全面萎缩,电影放映陷入了夹缝生存的尴尬境地。泸西县地处滇东南部红河州北部,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滞后,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五镇三乡,40余万人口,主要有汉、彝、壮、苗、回、傣等六个民族,农业人口占9O%。泸西县电影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代理发行,功能单一,资金积累匮乏。进入市场后,严重亏损,加上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离退休职工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负担沉重等困难,生存问题十分突出。影院由于观众寥寥,收入锐减,难以维持。许多被迫改作超市、家具店、招待所、娱乐厅,只保留一个小放映厅。到后来则完全关闭了。农村放映活动也难以为继,举步维艰。政策支持和领导重视是第一推手。

2003年,以居住在全国县级以下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在泸西正式启动。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化战略在农村电影领域开始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实验在浙江台州取得成功。2007年此项工作推广到全国范围,胶片放映“2131工程”全面升级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泸西县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又开始渐渐地复苏了。实践证明,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是一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反对敌对势力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顺民意,暖民心的世纪德政工程。它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使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也为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电影新体制、新机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强势扶植促发展

近几年来,农村电影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为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内,还纳入到了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并对农村电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以“政府买服务”为契机,本着“公益电影先行”的思路,把“公益电影放映”完全纳入到市场运作轨道。从放映主体的确认到政府资金补贴的发放,公益电影放映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启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以后,国家广电总局创新管理机制,规范日常运作。从出台政策、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和措施、市场规范和监管、指导和计划场次、补贴标准到具体影片投放,组织到位,政策到位。各级政府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政府工程强势推出,认识定位准、起点高,不走过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势扶植,带给了农村电影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泸西农村电影放映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居安思危话前景

客观地说,要培育成熟的农村电影市场,单靠政府的扶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建立起现代化农村电影市场体系,农村电影就一定要从公益性放映逐渐向市场化过渡,势必有一天要脱离政府的怀抱。那么,到了断奶的那一天,泸西县的农村电影市场该何去何从?电影企业又如何保障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于公益放映服务,其最终目的在于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这种公益性活动,从根本上激活农村电影市场的内在需求和农民的消费潜力,带动各级各类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的开展。然而,明确农村电影的公益性文化属性,并不等于由政府包办农村电影的一切问题。

我们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电影队在农村放映一场电影,实际放映费用包括交通费、片租费、设备折旧费、宣传费及其他费用等几项必要的开支,基本与州、县两级政府投入的公益场次补贴费持平,电影企业基本没有盈利空间。换句话说,政府对农村电影的补贴只能解决“温饱”而不能“全包”。也就是说,没有市场化运作,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农村电影就无法彻底摆脱“软骨症”的生存状态。因此,农村电影市场要持久发展,电影企业要生存,就要寻求盈利途径,精心运作市场,搞活经营,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泸西县现在的农村电影市场,除去政府组织的各种电影宣传放映活动和农村中小学校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电影放映活动外,真正的农村电影放映市场还依赖于农民办红白喜事所放映的礼仪电影。而就是这有限的农村礼仪电影放映市场前景也并不乐观。几年前,政府提倡办红白喜事崇尚节俭,早已经摒弃了放映礼仪电影的习俗,这样农村电影放映市场无疑就没有了,也就是面向农民大众的电影市场几乎为零。如何使农村电影放映市场由被动观看,向着农民自己主动掏腰包,主动来看电影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固定的、良性循环的市场,还需要解决许多的问题,从放映硬件的提高到放映环境的改善,从影片题材贴近农村到影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靠送电影下乡,靠公益的专场,都无法让其活得长久,活得有后劲。只有靠灵活的形式,靠巨大的市场,让农民走出来,走向电影市场,农村电影放映才能长久地生长在农村的这片沃土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