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环境学选修课实践分析

2021-4-9 | 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本文作者:黄进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

环境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概论公共选修课,使大学生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是国家培养跨世纪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共同编制的《全国1996—2010年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明确规定: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来源、知识背景不同,如何通过开设该类公选课,使学生在学习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环境的热爱,产生保护环境的行动,是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公选课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

环境科学是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通过环境科学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通过我们的学生把先进的环境意识传播出去,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开课前我们对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了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是相当数量的学生环境意识淡薄。他们认为,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向大自然索取能源和物质,环境必然要受到破坏,如果要保护环境,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人们一直都在谈论各种“危机”,但是人们仍然生存得很好,对于环境问题也不必“大惊小怪”,人们自然会找出解决的办法。甚至有人觉得,环保是国家的事,个人力量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二是学生的环境基础知识相当缺乏,不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不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现状;不了解污染物的形成、转化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不了解人们因破坏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三是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是化学专业或生物专业学生的任务,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没有太大必要。因此,我们应该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以及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在教学过程由不仅向学生灌输开设环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重要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1]。

二、选择相关教材,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种类比较多[2]。在国内,最早出版的相关教材是刘天齐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版的有关环境科学教材有十几种,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清华大学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和中山大学唐永銮教授主编的《环境学导论》等。其中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微观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宏观方面的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清楚,因此,作为大多数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的教材。对于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来说,《环境保护概论》一般是安排36学时,2个学分。在内容上精心安排和组织。一般来说,讲授内容可以分为四篇十章。第一篇,首先从理论上弄清环境科学及其赖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第二篇,以环境要素为对象,研究环境要素的特征及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排放、运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包括大气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水体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的组成、结构,各要素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及其在相应环境因素中的运动、变化及影响。第三篇,以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篇,从环境质量的认识出发,针对环境系统的可调节性、人类进步对环境改善的需求及人类对环境调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索人类主动的环境干预。通过人类主动的环境干预和需求及行为的调节,最终达到人类一环境系统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教学模式。

第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更需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生态学基础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从系统的概念、组成讲起,由此启发学生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和功能,由生态平衡是相对地、动态地平衡,来启发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与生态平衡的恢复与再建;在讲授环境管理、环境法、环境标准等内容时,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是因为这些内容跟国家的环境与发展水平等很多因素有关,有些不是个人目前所能探究和创新的。在教学手段上,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和一些环境问题的实验反应过程,通过计算机表现出来,生动而具体。也使课堂的气氛充满省略作趣味,在多媒体上可以进行环境试验的模拟和假设等处理措施的应用,并且有利于同学从抽象思维到具体情况的分析,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作用。

第二,联系实际精讲。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强化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并充实新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选修课课时少,而环境科学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不可能在规定的学时中将所有内容都讲到,因此要求教师要精讲。第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耳的,也要求教师必须联系实际精讲,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我们在授课时,联系具体的环境问题或公害事件来联系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或者通过一些具体数据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培养学生一些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例如:通过讲解《某造纸企业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课题,使同学们了解我国造纸行业的有关法规和环境标准,掌握了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评价因子及评价重点的确定等方法;学会如何进行建设项目的污染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造纸污水对水的影响预测,以及如何确定最佳污染治理措施等知识。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授课形式非常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