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正文

论宏观经济学创造思维培育

2021-4-9 | 宏观经济学论文

作者:刘立亚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使学生学会了什么。大学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学生怎样去获取信息,怎样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更多的在于老师怎样去灵活、巧妙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在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适度激励,培养热情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往往取决于老师传授知识时的氛围。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首要的。其中,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采取适度的激励。老师在组织教学时设计的教学语言和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这类激励可视为直接激励。其具体方法有:

1、结合授课内容多提出一些扩散性问题。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有多种,如判别性的、叙述性的等。但只有扩散性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对某一问题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类问题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正确解法,而是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特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经济现象易于提出这种扩散性问题。例如“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这类问题的回答有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但它所追求的是学生独到的见解,这便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来做答。

2、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气氛。一般来讲,要留更多的机会来让学生讲,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有看、听、写、讲几种形式。从教学情况看,看和听的思维效率相对较低,写的思维效率相对较高而讲的思维效率最高。很多的创造性思维极其结果的展示都是在讲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教师应把课堂作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舞台。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较易设计成讨论、发言等形式的课堂,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例如,在讲消费理论时,可以将凯恩斯消费理论、永久性收入假说中的观点拿来设计一些辩论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分组辩论。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既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口才,还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看似枯燥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精心准备,变教为导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并不是靠老师一味讲解能培养起来的。在平时教学中应精心准备,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养成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在行动和思考中开发创造力。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及,则不复也”。老师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应事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调动他们的认知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某种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通货膨胀”这一章时,首先讲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接下来说明通胀为什么会产生?哪些指标来反映通胀的程度及通胀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影响是什么?讲解之后,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针对我国的情况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年(月)的CPI、PPI等反映通货膨胀指标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描绘成图表,来观察分析每次通货膨胀时期的情况。同时,通过图形可以观察CPI、PPI这些指标之间或者CPI与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并对比得到他们对通货膨胀这一现象的具体、深刻认识。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单靠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度的激励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此外,上课前认真准备,变教为导。这样才能带领学生结合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