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环境工程学论文
本文作者:江长胜 郝庆菊 肖广全 陈宏 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全国每年都在修建大量的环境工程设施和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运营和管理,都需要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专门人才,这就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高校的扩招,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增加,就业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此同时,企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就适应工作,所以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1]。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入化学、土力学、生物学、建筑学、材料学、气象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专业,具有综合性[2]。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特点,下面以西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针对近几年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经改革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论述。
一、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相对紧缺
我国环境类高等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稳步发展,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发展迅速,近些年来,环境工程专业已成为全国各大高校竞相设置的专业之一。截止到2004年,全国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247所,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左右[3]。如西南大学从1999年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以来,每年招收2个班,从2007年以后开始招收3~4个班,最多时年招收达135人。招生人数的骤然增加,不仅导致校内资源如教师、教室、实验条件等的出现短缺,还导致与学校相联系的社会相关教育资源突然不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时,人数的大幅增加使这些原本有限的实习基地(主要在企业)根本承受不了;而学校对本专业实习经费的投入则增长缓慢,远远落后于企业实习收费、交通、食宿费用等的增长,从而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很多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往往选择在本单位附近的企业实习,这无疑降低了生产实习的质量。同时,由于师资相对缺乏,每位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很多教师都有繁重的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而对于很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这些因素导致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明显下降。
(二)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面临困难
实习基地是完成实习教学的重要保证。对学校而言,很难有大笔专门经费来建设独立的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往往是专业教师联系的相关对口企业。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或工厂不愿意接受毕业生进行生产实习。对于一些污染处理设施才新建好但未正常运转的企业,此时肯定不愿为接收学生实习专门开动污染处理设施而承担“额外”的运行费;对于污染处理系统正常运转的企业,为了应对前来生产实习的学生,有时不得不专门从本单位派出专门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接待、讲解和维护现场安全等,这无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现在企业设备越来越先进,价格越来越高,如果设备操作不当,有时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很多企业因此不愿意冒险让实习生操作,加上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不够巩固,又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后,短短的几天实习期间很难给企业帮上忙,反而给企业增添不少麻烦。而一些能反映最新的、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往往是企业的核心机密,许多外资、合资和国有大型企业更不乐于接受生产实习的学生。同时,高校实习经费有限,付给企业的实习费也不高,一些企业碍于以往和学校合作的关系,有时也只象征性地接受少量学生或简单让学生参观,无法满足生产实习的实际需要。所以,这对于学校来说,建设稳定的、能满足实习大纲要求的实习基地越来越困难。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单位的选择,仍主要依靠本专业的老师与企业负责人的私人合作关系或依靠校友的帮忙介绍。
(三)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计划经济时代,实习生相对较少,学生实习地点的选择由国家指令性分配,企业对高校学生实习实行无偿服务的政策,这为学生实习省去了不少费用。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费用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成本,也开始对来本单位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实行收费政策,同时交通费、食宿费、材料费等也大幅上涨,而学校按学生人头数配发的实习经费多年来却基本不变。因此,为了减少开支,许多院校往往将实习安排在离学校很近的单位,通过步行或坐公共汽车,当天来回,以节省食宿费。但通过这种方式实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往往几门课程的实习同时进行,在工厂走马观花,无法进行长时间深入了解。加上人员多,讲解人员和扩音设施未跟上,造成学生不感兴趣,从学生提交的实习总结报告可以看出,内容往往很肤浅,对环保工程工艺、运营条件等缺乏更深的认识。同时,由于受到实习经费的限制和考虑安全等因素,学生在工厂实习的时间大为缩短,往往只有几天。而且,现在的工厂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流程并以前更复杂,新进工作人员上岗前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培训后才能上岗,而学生人数众多、时间有限、设备有限,企业往往不愿意让学生自由操作,所以学生对企业实际的生产、设备运营很难有进一步了解。
(四)实习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生产实习,一般形式是:实习前,教师先对拟实习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工艺特点进行简单讲解;进入企业后,在该企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对企业走马观花式的观看,听取他们对企业的工艺进行简单讲解。在整个生产实习期间,学生们只能远看外表,对设备内部原理和结构无法了解,无法亲身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环节中去,同时由于现场人多,场地狭窄,加上扩音设备不好,实习效果往往不理想。生产实习的考核方式也很单一,往往以学生们提交的实习报告为主,适当参考学生实习纪律和出勤情况评定成绩,有的老师甚至只以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唯一依据。有些学生不参加实习或从只网上找资料应付实习报告,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