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汽车文化论文
作者:景龙亮 贾裕 达朝洪 喜单位:长庆油田水电厂生产保障大队
自改革开放之来,中国最先引人关注的就是全面引进汽车技术,将汽车列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作为一种包容性很大的产业正在转向内涵非常丰富的“经济现象”,正如国外所称汽车是“天下第一商品”,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而且渗透到我们生活领域的各个角落,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几乎代表着文明和现代化程度。但我们不得不正视汽车社会到来所来带来的冲击,包括我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环保能源等一系列问题。“汽车改变生态”,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当一种消费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形成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比如服装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汽车也不例外。近年来,“汽车文化”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
一、汽车文化的概念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汽车的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艺术、法律、道德、习惯等等。汽车文化,一方面体现在直接与汽车设计制造有关的硬件设施,比如汽车品质、配置、装饰以至于道路设施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汽车使用过程折射出来的,体现在守法、礼让、环保、敬畏生命等法律、道德、习惯等文明层次的软件。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汽车文化的核心
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在他的汽车文化里得到充分体现,汽车文化也相应的反映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汽车文化这个概念,如同因特网一样,属于外来品,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汽车在国外,早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就个人而严,它体现着人的心理轨迹和精神追求。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特色的汽车品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正常和深入人心的汽车文化。欧洲的汽车讲究安全性,设计谨密,车身重。外壳相对厚,行驶比较稳定。在车身安全性和机械系统的精良程度上技高一筹,普遍具有很好的操控性。美国的汽车讲究舒适性,动力强,外型大,轮廓比较硬朗,比较结实。欧美车系在提升汽车安全性方面投入很大,很早就进行汽车碰撞试验,形成了世界性的标准;1953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发明安全气囊,1959年Volvo汽车工程师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日本的汽车讲究经济性,油耗小,擅长发动机技术的开发应用,工艺精致。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不同的国家,因为环境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对汽车概念的理解就不同,就形成了汽车文化的差异。有人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一种有趣的事实,外国人购车前首先打开发动机舱看看,中国人购车前首先坐到驾驶室里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对汽车的不同追求。
汽车诞生以来,曾经发生过无数次车毁人亡的事故,成为弥漫在汽车工业领域久久不能散去的阴霾。制造商除了不断改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可靠性、舒适性以外,千方百计致力于汽车的安全性,围绕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努力实现汽车的安全本质。奔驰作为全球顶级豪华汽车品牌,奔驰不仅从一个百年汽车企业的人文角度引领先进的安全概念,亦从技术角度展现出厚重的驾驶责任感———除首创了一系列的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系统外,又开创了智能系列安全技术等,来保障驾驶者、行人和道路其他行车者的安全,进而实现人、车、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沃尔沃是瑞典著名汽车品牌,这个品牌的汽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它的发展一直秉承“安全第一,始终如一”的理念,围绕汽车、交通情况与人三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开发安全系统。通过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安全是汽车文化的核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首先应该是人的文化,是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人的主观认识和态度。这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在现代化生产方式下,汽车的制造周期很短,但使用期限很长。汽车无论给人类带来好处还是危害,几乎都与汽车的使用过程有关。这个过程也是最能体现汽车文化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汽车文化体现在驾驶汽车的方式和观念上,体现在汽车的应用前景上,体现在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管理上。
三、普及汽车文化的意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延伸,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目前出现事故频发、交通堵塞、能源紧张的状况是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相背离的,汽车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显示,汽车超速行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缺乏安全意识是交通安全的最大隐患。汽车安全的问题,就主要依赖于人们自身的安全意识了。意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素质的问题。汽车文化是一种素质,并非随车附赠品。汽车能否跑得更快、更稳、更安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汽车文化的建立和普及。我们既要把汽车当成蕴含文化的产品看待,遵循中国的文化理念,又要倡导安全、节约、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明确用车的目的,明确汽车具备的特点与功能,谨慎对待汽车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安全问题,作为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牵涉到车辆本身、驾驶者、法制环境、道路状况等等诸多因素,普及汽车文化,客观看待汽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理性规避汽车普及给人类到来的弊端,对共享和利用现代化汽车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维护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真正的汽车文化,意味着对重视安全,尊重生命;意味着遵纪守法,文明驾驶;意味着车的高科技,人的高素质。既是一种自由,又是一种秩序;既是一种物质享受,又是一种精神追求。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汽车,自上世纪初才逐步为中国接触,经过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两个阶段的飞速发展,到2010年底,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800万,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第一。虽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已经给国内的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道路交通带了巨大压力。总体而言,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被大规模制造,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普及,亟需学习、借鉴、创新和发展。中国目前交通拥挤、事故频发,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技能问题,实质上就是汽车文化落后的问题。大多数人没有把汽车看作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一种生活态度,而是当成了一种工具。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提高汽车本身的安全性,汽车安全碰撞也被广泛接受和推广,但对于行人保护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良好形势下,人的素质提升却滞后于汽车发展的节奏,汽车文化的缺失,导致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我们的汽车文明距离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汽车文明亟待加大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