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经济学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邓丽萍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校情”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教育资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优的德育成效。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校情”,认识这些特殊“校情”是我们搞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条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生源相对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学生是高考发挥失常,几乎落榜或者落榜的学生,有的相当自卑,有的受社会上不良习气影响较多,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也有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再者,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高职院校实行缴费上学,且收费偏高,不少学生认为用自己家的钱上学,知识就是私有的,逐步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加上社会转型时期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存在许多的负面性因素:1•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由于读书就是抱着学门专业以后好赚大钱的目的上学,大多数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与抱负,过分注重自己的前途,而不考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损人利已”的狭隘的个人主义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更多地强调向社会,向他人索取,从不考虑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3•重金钱而轻事业,拜金主义替代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迷失了人生理想与目标,也难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也有其积极性的一面:1•因高考失利而激发的心理上不服气,渴望与同龄人一较高下的上进心。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家同时参加高考,无非相差一点分数,真正的水平未必相差多少。他们表现出不服气的心理,大有要在大学里比试一番的劲头。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积极引导,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益处。2•才能兼具者多,开展活动比较活跃。高职院校中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是学校生活中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佼佼者,能够组织起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师资队伍的特殊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大群体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主体。普通高校师资大多是师范院校毕业,或者非师范专业而经过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对教育理论有着深厚的知识与丰富的实践,还有为数众多的教授,这些精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师资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非师范类院校,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师范教育,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很大程度上只依靠感性认识作指导,或通过回忆模仿以前教师的教育行为,或凭主观感觉认为某种方式比较可行,便开始实施想当然的教育行为,这种方式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的混乱。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专职德育工作者强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课堂外纪律、言行抓得较紧。但在课堂内,很多教师只管把自己当作教学机器,对学生的反应置之不理,甚至认为课堂内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应由专职德育工作人员负责,以致造成学生接受的德育失去连贯性,课堂内德育与课堂外德育出现脱节现象。更加令人担心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风气普遍较差,而且教师也有“厌教”的风气。“学生厌学”与“教师厌教”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目标的特殊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在教育类型、课程设置、服务面向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是:1•应用技能性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校培养科学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有根本性的区别。在专业技术理论方面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着重强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的需要,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做得好”。2•全面复合型人才。未来社会要求人才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工作岗位,因此要求具备较强的团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此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是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设置专业,以岗位能力要素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岗位群不断产生,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以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相关岗位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复合型的高职人才。3•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开放性,高职院校必须紧密依托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企业的需求,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采取与企业合作、向社会开放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从自身特殊性出发,针对高职院校特有的“校情”,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理念、环境,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但是以人为本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也有着其特殊的内涵。首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比普通院校更应该突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经历了高考的失利,因此比普通高校更多了一层自卑的心理。作为施教者,应当用理解和尊重唤醒学生,把一些学生从学业、理想、前途“无所谓”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中国有句古训“哀莫大于心死”,对教育者来说,心如止水、情如枯井是教育的绝望。“真正的教育必须是震撼心灵的教育,成长永远是成长者自己的事。”成功的教育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即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其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理想情操的培育。人是有尊严的,人不能仅仅为活着而活着,必须是有尊严的活着,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性区别。人的尊严就体现在其理想与情操之上。高职院校因大多从以前中专发展起来,或者是民办的以盈利为目的而设立的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相比,它们通常缺乏大学的学术气氛与大学精神,很多高职院校常受市场的压力,只是重视市场需要,而学生理想情操的培养总是有所欠缺。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一定要明确,学校不仅要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还要培养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因此,高职院校比普通院校面临着更大的对学生理想与情操培育的任务。最后,高等职业院校更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职业道德水平对职高院校学生未来事业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职业的成功是他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比普通高校更多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为他们事业成功奠定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