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农村经济教育调查分析

2021-4-9 | 经济学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中央党校“理论前沿”调研组 单位:中央党校“理论前沿”调研组

一、新时期农村实现小康之后面临的深层思想问题

新时期农村部分地区实现小康之后,许多影响和制约农村稳定与发展的深层次思想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有效地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力,引导农民真正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尚未理顺发展市场经济与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某些消极观念与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突出表现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不适应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离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村的政权建设、支部建设、乡规民约建设或者流于形式,或者不到位,缺乏政治控制手段和实力,不能成为团结、教育和管理农民群众的核心。有的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有的已被家族势力、宗教势力、黑社会势力所控制,结果出现正不压邪、好人怕坏人的不良风气。

第二、小农观念、封建意识、宗教观念与市场观念、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科学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对如何进入市场和适应市场,不知所措。安于现状,小富知足,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较为严重。封建迷信、宗教势力和其它邪恶势力同党和政府争夺农村基层群众、抢占农村阵地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第三、农村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参与集体活动、接受集体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部分农民群众片面理解村民自治,强调极端民主,存在“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不良倾向。尽管农民文化水平相对提高,民主意识、法律保护意识相对增强,但是农民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意识比较薄弱,产生“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的不正常现象,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落后的、封建的愚昧型的消费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实现小康之后,不少农民发展观念比较淡薄,满足于简单再生产,对规模化经营、商品化生产的投入则兴趣不浓。与此同时,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死灰复燃,利用一些农民发财致富“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迷信心理,大兴土木,修建庙宇。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放松,非法宗教组织乘虚渗入农村,干扰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侵蚀和瓦解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宗族组织和宗族权威重新确立,有的还插手村民纠纷,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基层政权组织之上,对基层政权建设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地痞”、“村霸”、“路霸”气焰嚣张,恃强凌弱,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巩固新时期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面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上街区委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入实践,探索研究新时期农民群众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他们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两个文明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着眼点,突出抓紧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其教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举办农民党校,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第二阶段,集中进行综合整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三阶段,建章立制,构建现代化农村新框架;第四阶段,理顺思路,形成竞相发展新格局。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新鲜经验。其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交给农民,把党的富民政策交给农民,把民主法制的武器交给农民,把发家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从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转化为农村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其做法的基本点是:着眼点明确,切入点准确;深入实际,注重实效;坚持大多数原则,重在普遍参与;建章立制,健全机制。上街区农村政策法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是一项时代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复杂性都很强的战略任务,既要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强化阵地意识和生命线观念,又要区别不同对象,突出教育重点;既要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又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建设一支能驾驭全局、善打硬仗的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1、认识是前提,强化阵地意识和生命线观念。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要经常讲、反复讲。突出强调了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牢固树立起阵地意识和生命线观念,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当前我国改革处于关键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思想问题错综复杂,加上生产力不发达,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和放松,也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狭隘观念以及其它形形色色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邪恶势力在社会上还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并时时表现出来,以各种方式与我们争夺阵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列宁选集》第1卷,第256页)社会主义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它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邪恶势力就必然去占领。所以,我们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必须主动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搞好党的重大政策宣传的同时,一定要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疏导方针,既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又坚持原则,把握导向,做好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的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唱响主旋律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结合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2、坚持是根本,强化中心工作的服务意识,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动员、组织、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体现其巨大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才能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上街的思想教育之所以取得成效,一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思想政治工作深深根植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局。实际工作着力于释疑解惑、提高认识、平衡心理、理顺情绪,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农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把人们的智慧力量凝聚到落实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促进农村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二是从热点难点入手,把解决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作为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的切入点。三是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理论教育,抓好典型,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一组一诊,不搞“一刀切”。在解决群众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时,先深入调查研究,再确定方案,对症下药。特别是在解决农村深层次思想问题时,始终坚持大多数的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分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把政策法纪运用得宽严适度,不办过头事,不搞扩大化,并力求适用标准统一、干部群众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防止攀比,防止后遗症,从而赢得了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