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经济学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巴图
近年来,知识经济成为中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已经在我国初露端倪,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已经开始了其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经济面貌的进程。
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迎接21世纪即将全面到来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加大科教投入,关键是转变观念,调整政策,压缩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科教事业中。在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科技教育发展战略,加大科教投入。
目前发达国家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9%(日本为3.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而我国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半左右(1990—1997年)。目前世界各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6%,发达国家为6.5%(美国为7%),发展中国家为4.1%,而我国1990年到1997年8年中分别为2.8%、2.76%、2.90%、2.77%、2.52%、2.46%、2.44%、2.49%。
与科教低投入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长期居高不下,1992年至1996年分别为31.1%、37.7%、36.4%、33.7%、34.9%。以上一低一高的比例说明,当前我国发展科技教育的资金短缺问题,主要不在资金本身,而在于资金的分配政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预见,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这一全新的经济时代中,将以这一群体特有的迅捷、活力、敏锐,步向与以往知识分子有所不同的价值实现之路,可能以跳跃式的、超常规的方式在智力、知识升值中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评价的动态统一。
中国知识分子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应当以神圣的历史责任感,珍视机遇,认识机遇,分析机遇,捕捉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发展机遇,认真研究社会经济形态中出现的新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智力内容、知识结构、获取知识的方式、对知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特殊需要,建立以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敏锐的社会政策判断、良好的个人修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开放的知识结构、现代科技经济通用知识、坚实的人文知识基础、群体的智力协作、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运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智力体系,主动建立通往知识经济“蓝色通道”。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管理者应当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有意识地培育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意识,将解放思想置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立以“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识才之眼、举才之贤、用才之能、护才之魂、拥才之德”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观,大力倡导“打破九堵墙”的观念。
这“九堵墙”是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校园与社会、知识与经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部门经济科学与人文科学、智力要素与非智力要素,加大各方面的信息交互量,提高信息交互效率,打破封闭办学的教育格局,以开放、昌明的、前瞻的胸怀迎接知识经济的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