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水利设施论文
作者:邱亚明 单位: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农田水利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起,我国将大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提供支撑。南充市是一个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的农业大市,有耕地面积30万hm2,其中水田14.65万hm2,旱地15.35万hm2,常年降雨量949.6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水旱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南充水利工程欠账很多,需求很大。本文在分析南充农田水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南充水利工作要突破水利建设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创造有利于南充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水利基础条件,形成保障民生、服务农业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新格局。
1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充抓住国家重视农业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抗旱减灾、小型农田水利、灌区配套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1各类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到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13万处,设计蓄水能力31.3239亿m3,其中水库634座(大型1座、中型7座、小一型63座、小二型563座)、山坪塘33196处、石河堰5813处、提灌站1495处、机电井10185处、配套干支渠5200km。
1.2蓄引提水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农田排灌动力机械达63930万kw,各类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达23亿m3,年供水量可达6.08亿m3。
1.3灌溉面积不断增大2009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0.65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8.84%,旱涝保收面积13.7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5.88%。其中井灌面积860hm2、站灌面积1.54万hm2、渠灌面积12.142万hm2。现有节水灌溉面积8.1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9.24%。其中,低压管灌面积446.67hm2、喷灌面积20hm2、微灌面积80hm2、渠道防渗面积8.008万hm2、其它节水灌溉面积360hm2。特别是近十年来,全市共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7.32亿元,新建水利工程10471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6931万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2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hm2,解决14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防洪堤34.07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2km2,完成了八尔滩、思德等7座中型水库和260余座小型水库病险整治工程。
2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南充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较快,新建或维修了一大批水利设施,但是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水利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水利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1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南充市多数小型水利设施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遗留尾工大,并且长期带病运行,加之年久失修自然老化,塘库堰垮塌、淤积、渗漏严重,蓄水保水能力差,病情险情时有发生,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同时,尽管全市每年新建不少水利设施,但新增与减少的水量相比不能保持平衡,从而导致生产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加之不少水利工程抗旱关键时刻不能正常启动,延误了抗旱时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统计显示: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与上年同比下降了1.03%,实际灌溉面积仅为耕地面积的53.56%。据统计:全市小型水库、山坪塘、石河堰、提灌站和机电井病险率分别达73.5%、35.9%、40.8%、45.7%、40.6%,蓄水能力下降35.0%。其中,“十一五”时期因水毁和年久失修而无法使用的山坪塘、石河堰、提灌站和机电井分别达50处、51处、5处和110处,无法使用的主干支水渠达97km。
2.2水利工程配套建设滞后,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南充市各类水利工程干支渠设计长度为8100km,配套长度仅为5200km,实际防渗2800km,仅占应防渗长度的53.85%。大部分小型水库、山坪塘和提灌站未配齐灌溉渠道,加上灌区的部分配套供水设施长期得不到修复,渠道垮塌、渗漏,四川南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思考邱亚明(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四川南充637000)[摘要]农田水利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充是一个农业大市,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水旱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多年来南充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蓄水能力不断加强、灌溉面积不断增大,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由于思想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明等原因,导致了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灌溉能力不足。“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南充应抓住机遇,从明确职责、加大资金投入、改革管理体制、制定规划等方面着手加快南充农田水利建设,创造良好的水利基础条件,确保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灌溉面积;水资源一些水库只能以河代渠放水,出现田间普遍大水漫灌现象,水资源浪费惊人。因渠道末级灌溉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发展提灌抽水解决灌溉问题,造成重复建设,增加农民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全市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8~0.42之间,低于全国0.6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0.8的水平。
2.3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难度加大农村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20多年来,对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农户分散经营又给水利建设和管理带来农民义务兴修水利积极性不高、水费收缴困难、管理保护难等问题。许多地方堰塘淤积失修、渗漏严重、功能退化,在灌溉季节往往是“水来了大家抢,设施坏了没人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同时,农村中不少水利工程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即由国家投资建设,地方管理使用,权责不明,重用轻管,水利管理困难较大。一些地方水政违法事件无力查处或虽经过立案、审查,但最后得不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仍然存在。
3原因分析
3.1思想观念落后虽然南充市一些地方时有干旱灾害,但灾情不大。因此,部分干部对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兴修水利口头喊得多,实际行动少。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逐渐淡化,加之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很多急需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无法组织实施。
3.2资金投入不足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但投入与建设的需求相比十分有限,加之各县(市、区)财政不宽松,近几年重点工程建设前期费用高、地方配套任务重,很难拿出更多资金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十五”期间,南充市农田水利建设地方累计投入8.94亿元,而“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仅为4.44亿元,比“十五”时期少投入4.50亿元,同比下降50.34%。农田灌溉工程建设涉及到发改、水利、财政、国土、农业、农发、扶贫等多个部门,建设思路、工程标准侧重不同,项目计划下达时间不一致,国家层面缺乏相应的综合规划和协商机制,出现重复立项现象,破坏了总体规划布局和资金的集中使用,造成一些工程缺少技术支撑,工程效益发挥不良。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随着“两工”的取消,“一事一议”规范落实难;加之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尚未形成,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