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水利设施论文
作者:文治广 蒋雄斌 胡万开 单位:政协双牌县委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2月22日,按照2011年县政协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主席何世平同志亲自带队组织县国土、农业、水利、移民、农办、发改、扶贫、江村镇以及县政协机关共12名政协委员对江村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先后到莲塘、花坪、何家、双井、和平、江村、五里等地段进行了实地察看,听取了江村镇党委政府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情况汇报,召开了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江村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维修改造滞后,必须抢抓机遇,打造项目,加大投入,确保江村农区农田水利设施大改善。
一、江村镇的基本情况及农田水利现状
江村镇辖19个行政村172个组4851户19994人,其中:水淹区8个村70个组2052户8434人,后扶安置村4个村40个组1036户4473人。全镇现有面积210822亩,其中:稻田7021.34亩,旱土面积21456.66亩,水域面积1823亩,林地面积180521亩,森林覆盖率为78%。镇内大小河流3条(为牟江河、社江河、黑漯河),集水淹区、农区、林区村于一体,是全县农业人口最多、水淹区移民人口最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乡镇。全境有小〈Ⅱ〉型水库3座(源头漯、三岔漯、竹叶洞水库),大小山塘117口,提灌工程1个,水沟186条113.5千米,河坝119处,机埠20个。大多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八庙洞、莲塘、花坪、何家、双井、干漯等村连片稻田3500余亩沟渠无一处完好,成了全县的“干旱死角”,也是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一直被遗忘的角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该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所改善,防洪抗旱抗灾能力有所增强。但从现有的水利设施来看,每逢雨季遭洪灾,每逢旱季遭旱灾,“抗大灾”和“抗长灾”的能力十分脆弱,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个别病险水库和山塘还威胁到少数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镇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短腿”,急需加强改造维修,急需加快新建步伐。具体表现在:
一是水利设施极为滞后。该镇水利设施除少数为近几年新建外,多数均为80-90年代建设的,年久失修,利用价值低,使用极为不便。境内莲塘、花坪、何家、双井等村连片稻田3000余亩,引水沟渠均为土渠土沟,渗漏十分严重,没有一条“三面光”沟渠,经常出现“上沟有水,下沟干”和“上洞用水,下洞等水,边角田无水”的现象。
二是少数设施利用较难。该镇张家岭提灌工程于2004年5月动工新建,2008年底基本竣工交付使用,实行二级机埠提灌用水,引水沟渠全长4.8公里,实际总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提灌工程途经该镇江村、和平、双井、花坪、莲塘村,受益人口6500人,受益稻田面积3850亩。近几年来,张家岭提灌工程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①管理难,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②运行难,抽水提灌时,用电量大,成本较高,从一级机埠抽水至莲塘村用水,至少需用5个小时,用水高峰时,时间更长;③维修难,机械设备故障和沟渠损毁严重,维修任务重,费用高。因张家岭提灌工程使用不正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镇和平、双井等村“干旱死角”的困局。虽然,该镇莲塘村在县水利局的关心支持下,对现有的部分山塘进行了改造维修,但每逢干旱季节,因水源不足,仍然出现山塘蓄水不足,造成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
三是防洪抗灾任务较重。每逢汛期,洪灾告急:稻田被漫淹,房屋被浸淹,沟渠被冲损,河坝被冲毁,河堤被冲垮。特别是雨季山洪暴发,加至源头漯、三岔漯、竹叶洞水库急需泄洪,洪水汇成一起,集中到花坪、何家、双井一带,因八庙洞河道严重受损,形成“上泄下堵中不畅”的排洪“瓶颈”,造成的洪灾尤为严重,损失更为惨重。此外,黑漯河道、牟江河道、双井河道、社江河道不同程度的被冲毁受损。
四是人畜饮水困难较大。视察中了解到,该镇仍有45个自然村组632户2560人没有饮用安全水,尤其是山区村组更为明显。小城镇区域范围内人畜饮水工程正在建设当中,莲塘村人畜饮水工程虽然进行了改造,但因水源不足,每逢旱季出现群众“闹水荒”。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我们认为,加强江村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条件基本具备:一是国家有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二是水利资源充沛。潇水河穿镇而过,全镇拥有社江河、干漯河、八庙洞河等八条河流,且分布合理。三是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江村镇是集水淹区、农区、林区村于一体,是全县农业人口最多、水淹区移民人口最多的乡镇。若修建好两叉江水库,既可以灌溉黑漯、江村、和平、双井、花坪、莲塘等十多个村的稻田,又能解决全镇约5000户人畜的饮水问题。同时,从江村镇的江村、双井、花坪、莲塘等村现有地形看,可供开发整理,面积约有3000亩,既可解决其他工业项目的占补平衡,又能为缺地农民提供土地。四是农民积极性高。调查中了解到,农民是靠地吃饭,只要是修建水库,平整土地,开垦稻田,宁愿自己筹点资、出点力,也要配合搞好本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此,委员们建议:
一、统一规划,部门协作。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根据该镇实际,认真编制农田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实施。政府要将该镇列为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乡镇,水利、发改部门将该镇重点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及时申报立项。特别是两叉江水库、莲塘至双井片农业综合开发、竹叶洞等现有三座小型水库扩容升级水库改扩建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早日列入年度建设计划、挤进笼子,并组织施工建设,实现早动工,早完工,早受益。国土部门要尽快出台该镇土地整理计划,农办要尽快拿出特色农业方案,农业局要围绕特色农业提供技术指导,移民、扶贫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吃透上级政策,给予资金扶持,齐心协力,共同谋划江村农业综合开发高潮。
二、政府重视,加大投入。一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能力。县财政要考虑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该镇的渠道治理、水利设施的维护维修和对该镇水利工程的支持。二是制定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倾斜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水利,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子,将市场机制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迅速提高该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能力。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支农项目、资金,使更多的项目、资金在双牌江村镇落地。在不改变目前各部门项目管理职责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记其功、统筹进行”的原则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涝洼地综合治理为平台,对全县涉农支农项目统一规划、集中力量、规模治理,确保治理一方、成功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