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林业论文 » 正文

林业发展情况与问题浅析

2021-4-9 | 城市林业论文

作者:方水池 单位:厦门市林业局

为加强厦门的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富有特色的滨海城市园林景观,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求,2004年11月24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城市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见》中将厦门市林业定位为城市林业,着重景观型、生态型的林业建设。发展城市林业,建设城市森林,树种选择是关键,作者通过对厦门地理环境、城市林业现状的调查研究,就厦门本岛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岛内不同地域和不同应用方式进行树种选择比较,提出一些适于厦门本岛城市林业建设的树种,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厦门城市林业提供参考。

1厦门本岛地理环境特点

厦门本岛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4°25′~33′,东经118°03′~11′,总面积127.8km2,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0.8℃,1月平均气温12.4℃,7~8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4℃,年日照2276h,年均降水量1094mm[1]。全年基本无霜,5~8月雨量最多,形成本地区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台风雨、锋面雨,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最大风力12级以上。岛内地形为丘陵和阶地组合,南高北低,南部多为花岗岩高丘,最高峰云顶岩海拔339.6m。土壤主要为赤红壤,瘠薄且多石砾,有些地段还有岩石裸露,土层厚度一般为30~60cm,立地条件较差,不适合森林植被生长[1]。

2厦门城市林业发展现状

2.1厦门城市林业现状

厦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1571km2,其中林业用地7.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1%;有林地面积6.7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43%。厦门岛内现有林地面积约3200hm2,占本岛土地总面积的24.4%,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森林已绝迹,现存的多为树种较单一、层次结构较简单的人工林。截至2007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7354hm2,建成区绿地面积6823hm2,公共绿地面积达1952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4%,绿地率3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6m2。2.1.1山地森林现状厦门岛内山地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五老峰至云顶岩山地,中部仙岳山、狐尾山以及园山至香山的9个独立山丘。林地面积约3200hm2,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绿化海岛荒山的成果。据调查,在3200hm2林地中,除经济林外,其余均为防护林和特用林,面积为2430hm2。在防护林和特用林中,树种以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主,其中以台湾相思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达61.2%,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占34.6%,以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桉树(Eucalyptusspp.),树种结构总体比较单一(表1),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匮乏,马尾松病虫害严重,限制了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

2.1.2生态风景林现状厦门岛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虽然达到了36.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m2,城市道路绿化骨干树种有30多种,但市内街边行道树基本上为条状,很少形成林带,片林更少,未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厦门岛内的环岛路全长约31km,中分带的绿化宽度就有5~10m,边分带有3~25m,人行道以外两侧的防风林带绿化宽度达50~150m。近年来,厦门城市绿化曾一味追求类似海南岛的“椰风”效果,在环岛路两侧种植大量棕榈类树种、低矮灌木丛和草坪,这些植物种类树冠小、生物量少,综合效能差。

2.1.3城市防护林现状厦门岛内有防护林绿地39.9hm2,原有的防护林绿化基础较薄弱,后经多年努力,大力植树造林,形成了以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如木麻黄、台湾相思、马尾松、银桦(Grebillearobusta)、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2]等为主的防风林带,但缺少强有力的环岛防护林,城市风口也未设置防护林带,树种结构仍存在种类单一、配置不合理、层次不明显、抗风性能差等现象。由于未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在1999年强台风袭击时,造成了许多难以弥补的损失。

2.2厦门岛目前城市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林分结构不合理,林种单一,景观效果不明显,生态系统功能比较脆弱,尤其是岛内山地森林中,马尾松劣质林分所占比例较大,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突显;台湾相思林分结构简单、缺乏生物多样性和层次景观,部分早期营造的台湾相思树龄大,经受长期的台风影响,已经衰老甚至枯死,造成裸露山体增多,自然生态景观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较脆弱,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明显不足。

2.2.2生态风景林树种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绿化基本上以草种为主,且多为棕榈科植物,尤其是环岛路一带,看起来很秀丽,视觉效果好,但树冠小,生物量少,综合效能差,有“稀树草原”的感觉。

2.2.3市内行道树基本上为条状,很少形成林带,片林更少,抗风沙、抗噪音能力都比较差;且有不少树种是浅根性,难以抵抗台风的侵袭。由于未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有的地段又片面追求大树种的种植,如嘉禾路的榕树,其发达的根系造成路面破坏较严重。

3厦门岛发展城市林业优势树种选择与应用

3.1优势树种选择的原则

3.1.1分区分类原则根据厦门岛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建成区和非建成区不同,分区分类选择适合各区、各类的优势树种。如位于厦门岛东侧的环岛路,自然条件特点为风口,风大向阳,应选择树大荫浓,抗风耐晒的高山榕(Ficusaltissima)、刺桐(Erythrinavariegata)、银桦等;而中山公园周边位于市区繁华地带,应以凤凰木(Delonixregia)、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白兰花(Micheliaalba)等[2]树形美观、花色艳丽、有特殊观赏和休闲价值的树种为主。

3.1.2适地适树原则树种选择应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尤其要考虑到厦门岛的气候、土壤和热岛效应等自然环境,如刺桐、黄槿(Hibiscustiliaceus)、高山榕、垂叶榕(Ficusbenjamina)、糖胶树等均可应用。乡土植物在本地具有存活率高、养护容易、成本低廉的优势,要特别重视应用。

3.1.3美化香化原则厦门岛发展城市林业的目标为建设园林化城市,要实现园林绿化景观与森林景观的融合统一,美化是重要的选择指标,因此,在树种选用时应考虑具有美化香化功能的树种,最好还要能体现出闽南的文化特色。如凤凰木兼有树姿优美、花大色艳的优点;白兰花不仅树形挺秀,而且花色洁白清香;而刺桐在夏季树冠浓荫,冬季花红似火,是泉州至厦门一带最具有闽南文化色彩的树种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