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语言论文 » 正文

教师日常教育语言情况及思索

2021-4-9 | 教育语言论文

作者:江结宝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教师的职业语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语言,一是日常教育语言。本文研究后者。教师日常教育语言,指教师为教育学生学习、生活、做人、处世而进行的指导或纠偏的语言,它的发生是有计划性的,而更多的却是即时即景即事而偶发的。

一、教师日常教育语言的现状

许多教师,日常教育语言用得很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些却用得不好,甚至很糟,以致对学生造成种种伤害。据2001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仅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就推出了40条“教师忌语”和108条教师文明用语,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也有类似的行动,试图借此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语言。但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容易。“‘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语言伤害’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比例高达81.45%。”[1]有专家认为,校园语言伤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同学,一是来自教师。这表明,中小学教师教育语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健康现象。高校教师的情况又怎样呢?人们好像不怎么关注。近两年来笔者曾在近1000名本科生中做过一项调查,要求他们就高校教师教育语言,每人写出最感兴趣的和最反感的各两条以上的言语实例。就他们最反感的实例看,高校教师日常教育语言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情形让人担忧。下面,将学生反感的教育语言,依其消极性特点,分类列举一部分:

(一)粗暴蛮横例如:叫你做你就做,哪来那么多的废话!谁在咳嗽?如果再咳嗽,我就对你不客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容说理申辩,甚至不准咳嗽!一副专横霸道的嘴脸。

(二)讽刺挖苦例如:我看你平时穿衣服挺讲究的,眼睛也还精神,怎么就写不好文章呢?什么叫自由?人活着就是不自由的。要自由,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图个清静。———批评学生缺点,指出某些不足,要出自善意,情感真诚。讽刺挖苦只能激起逆反心理,起不到指点迷津的效果,同时还暴露出讽刺者的心胸狭隘,面目可憎。

(三)侮辱诋毁例如:你们这群蠢驴,亏你们是大学生,你们的父母是白养你了。精神有问题吧?到精神病院去好了。———骂人“蠢笨”、“精神不正常”,是对人的基本素质、成长基础的否定,对人刺激或打击较为严重,经常如此指责将可能颠覆一个人发展乃至生活的信心。

(四)简单否定例如:都快大学毕业了,还有字不会写,搞什么搞,简直连小学生都不如,对社会有什么用?文学家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咱们班有些同学一心想写小说,也不照照镜子,我看那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善于引导,“正面鼓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积极推荐的引导原则。“简单否定”的做法,夸大缺点,甚至以偶然失误说事,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有违鼓励原则,有违实事求是精神。

(五)骄狂傲慢例如:我研究×××问题十多年了,够清楚的了。……书上也错了,这些出版社的人都搞错了。……你以前的老师也都错了,难道我不如你以前的那些老师!你们班学生怎么这么懒,怎么还有人不选我的课?———古人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别人都是错的,出版社也是错的;不选自己的课也是错的。这种唯我为是的骄狂,有违君子之道,缺乏应有的师德,也难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六)偏颇盲目例如:现在的女孩子呀,轻浮,没有真知识,又想找一份轻松的、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这样的话只能傍大款……你们这些女孩子呀,第一次见面就问别人的收入、房子,就要耍手段,这样的人……反正倒贴给我,我也不稀罕。你们这么没素质,肯定你们父母也一样。———文明的社会尊重他人,更尊重女性。对于女性人格的否定、境界的贬低,表现性别歧视的偏颇,暴露说话人思想的阴暗。否定学生并伤及其父母,既不合现代人独立精神的要求,又违背传统道德“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原则。

(七)境界不高现代社会是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诚信,对我们而言已经绝迹了。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去干体面的工作。不然,以后可能就像卖蔬菜的、烧大饼的,出苦力,还让人瞧不起。———夸大社会的弊端,误导学生滋生阴暗心理,产生抑郁情怀。对于青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心态阳光,怀着满腔热情投入社会,迎接生活。对于职业的不同和社会分工要客观看待,轻视劳动者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且会激起社会公愤,并自曝境界低下。以上所列可称为高校教师忌语。这还只是部分地归纳,小类就有这七个,具体言语,难以穷尽。相对中小学教师的忌语,它显得“文明”一些,露骨的诅咒和辱骂(如“你这死猪”、“滚出去”、“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较少见,但是它对学生的伤害却更加严重。对此,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应该说小时不太懂事,老师骂了也不会太在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很要强,自尊心很强,老师骂我,我实在受不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发现老师的用语技巧是越来越高明,不用脏字也可以把人心伤透,而且我觉得那种不带脏字,拐着弯子骂人更让人难受,我觉得那种人很毒。”

二、对于教师日常教育语言的思考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师,日常教育语言,问题多多,情形堪忧。如何扭转这种现象?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师观

改善和优化教育语言,过去人们一直从提高师德水平入手,寄希望于教师的自律。古今中外,哲人、教育家有许多教育格言,号召并要求教师爱护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同时,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鼓励、惩戒的工作,以图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然而,面对教师日常教育语言的现状,面对大中小学都普遍存在的语言伤害,我们不免十分困惑:数千年的师德教育,理论研究和行政管理方面不断翻新的种种措施,其效果为何不甚理想?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不能不让人去进一步追寻究竟。笔者认为,搞好教育语言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真正从心灵深处把自己摆到与学生平等一致的位置。解决这个问题,仅靠道德提倡还很不够,还必须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师观。平心而论,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故意要对学生实施语言伤害,他们或许认为“打是亲,骂是爱”,认为自己是师长,有权管教、训斥学生,他们的一切言行都是为学生着想;同时,在中学,他们也是为学校提高升学率而“努力”。然而这种认识,正是旧的教育观和教师观的反映,它导致教师居高临下的心理,做不到与学生真正的平等,它还使语言伤害披上合理的外衣而难以铲除。进入新时期,人们确定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产生了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可谓众说纷纭。周远清先生的阐释具有代表性,他说:“素质教育就是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美,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他又说:“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