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艺传播论文
作者:王少青 单位:湘潭师范学院
所谓社会主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或者叫社会主义文艺理想职能的实现,就是指通过文艺传播使文艺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使其在提高人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社会主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有赖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各自的最优化以及他们的优化组合。文艺传播最优化的实现的首要前提是文艺家能否为文艺传播体提供精美的传播对象———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和高度的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没有这一点,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最终是在文艺接受者那里实现的。只有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高度艺术修养的接受者,才能使文艺作品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第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当然离不开文艺传媒自身的最优化,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此,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应该是文艺活动的全过程,即文艺生产———文艺传播———文艺接受的最优化。而文艺生产和文艺接受不在此文讨论之列。以上讲的是就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有赖于文艺活动本身三个环节或因素的最优化及其组合。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个方面,即文艺传播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的。因此,文艺传播的最优化,也有赖于整个社会为其提供理想的社会条件,以一定的社会机制作保证。
一、建立与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相适应的文艺传播网络体系
要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广泛参与的要求,加强全国各类各级文艺传播网络建设。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文艺传播系统。
第一,图书、报刊出版发行系统要繁荣发展我国的图书报刊的出版发行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努力多出图书报刊,出好图书报刊,要尽力扩大图书报刊的数量品种,努力提高图书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发行,疏通流通渠道,能够最快最广地把图书报刊送到读者手里。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这方面的工作。1951年12月21日,政务院就作出了《关于建立全国报纸书刊发行网的决定》,指出:“认真动员与组织国家的和社会的发行力量,迅速深入地发行有利于人民的报纸书刊,是目前急需进行的一项重大工作。”为此还作出了具体决定。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它总结了我国解放后几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发行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出版发行系统的形势任务,阐明了出版发行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出版发行工作的各种措施。在《决定》第四部分“改变印刷,发行落后的现状”中,为了“改革图书发行体制,增加图书发行能力”,《决定》强调指出:“要改革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要发展集体和个人的发行网点,逐步形成以新华书店为骨干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通环节的图书发行网”,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十分重要。出版是基础,发行是关键。发行是流通环节,它一头连着出版,促进出版,促进生产,另一头连着读者,服务读者,服务消费。“流通流通,一通百通”,是说得有道理的。
第二,是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在我国革命文艺传播媒体发展史上,图书报刊的历史最悠久,电影次之,广播再次之,电视则在最后。我党领导的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分别从1940年12月底和1958年9月2日诞生到现在,总共才只有58年和40年的历史。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虽然起步晚,历史短,条件差,十年浩劫又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停滞不前,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特别是电视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并逐步具有世界水平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1983年2月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全面改革电视的任务,内容包括:①在宣传方针上,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文艺类,知识教育类,服务类等各类节目的改革;②在事业建设方针上,实行以中央和省为重点的中央、省、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③在技术改革上,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积极扩大节目制作能力,利用卫星传播;④实行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此次会议后,一方面是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特别是广播剧、电视剧的播映,大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重要的一方面是掀起四级办广播电视网的新高潮。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就是以中央和省级电视台为建设重点,凡有条件的地(市)县也可办广播台电视台。地(市)、县广播电视台除了必须转播中央和省台的节目外,还可播映自办节目,覆盖本地、市。这样,就使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群众,能更快、更好、更多地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到1997年底,全国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78.7%和84.5%以上,全国电视观众达11亿之巨,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和覆盖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将更加扩大,人口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技术将更加先进,制作播映技术更加精良,电视节目更加绚丽多姿。
第三,是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系统的建立目前我国电影生产制作基地已遍布全国主要地区,发行系统已建有中央、省、地、县四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放映单位已扩大到城乡各个角落。同时,电影制片厂家也可自行批发拷贝,中央电视台又开办了电影频道,通过电视传播优秀影片,从而扩大电视影片的发行播映,加强了电影与电视的结合。此外,我国近年还通过举办电影节、电视节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影视艺术的研讨、展播与国际国内交流,促进我国影视艺术走向世界。今后,电影业应努力提高影片质量,加快发行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发行和场馆建设,把更多更好的影片输送给广大观众。
第四,加强公益性文艺传播设施系统的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书画院、文化馆(站)、俱乐部、游艺场等,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建设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艺传播机构项目,要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重要的文艺传播机构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文艺传播设施建设上。文艺传播设施的基本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配套搞好公益文艺传播设施。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县、乡应主要建设好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对上述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文艺传播设施建设,应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保证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并随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对上述公益性文艺性传播设施系统建设的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