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文艺传播论文 » 正文

电子传媒与文艺传播综述

2021-4-9 | 文艺传播论文

作者:陈定家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比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阿基里斯能够同火药和弹丸并存吗?或者,《伊利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认为,借助想象支配自然力和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希腊神话,是随着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而渐渐消失的。过去大多数人只看到马克思的这个发现与他将文艺看作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的观点相一致,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个话题实际上隐含着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即科学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技术性对于文学艺术的介入就像商品性对文学艺术的介入一样,在摧毁和瓦解传统文艺观念的同时,又以无法拒绝的“机枪发射”般的强硬方式和难以觉察的“细菌入侵”般的“温和”方式向人们移植、注射或灌输新的观念。比如,什么是期刊?过去我们说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刊载文章、图片、歌谱的出版物。如今这种传统的说法已经过时了。电子期刊完全改写了这一概念。事实上,电子出版物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崛起,使得人们很难用固定的词语来界定正在脱胎换骨的期刊。从编辑、作者到读者,运作、创作和鉴赏的方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在网上,“编辑死了”,读者办起了“自己的”刊物,人们还来不及想想这对传统期刊来说意味着什么,新的情况又出现了,而下一步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谁也无法预料。

电子书刊已走进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登上跨世纪的科学文化舞台。这种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成就的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电子书刊的诞生,是社会走向“无纸信息系统”的重要一步,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看到,在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中,书籍、期刊和单篇作品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新媒介王国的秩序和权威将随时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当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子书刊的应用提供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条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突破、视频音频实时处理的进展和大容量光纤网的出现,提供了可传输多媒体信息的高速网络,使得电子书刊在与纸张书刊争夺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无穷的神威。有资料表明,近十年来,世界电子书刊的种类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不少经典书刊的电子版本在数量上直追传统版本,某些辞书的电子版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纸印版本数。国外有的专家大胆预言,在最近几年内,电子出版物可望全部代替历史悠久的纸张出版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电子书刊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有可能代替老态龙钟的纸媒书刊。传统的纸媒书刊是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的结果,在电子传媒诞生以前,书刊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信息媒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印刷型媒体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为什么纸媒书刊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昔日风光不再,处境日趋尴尬呢?我们只要看看其空间成本、运输成本及查询效率,就不难发现“纸媒帝国”日薄西山的原因。与纸媒书刊相比,电子书刊体积小、容量大、易于保存和复制,并融合了多种媒体的优势,且不限于对原有功能的简单延伸和扩大,而是对原有方式的更新和飞跃。电子书刊不受印刷数量的束缚,能缩短出版周期,降低成本。电子书刊存储量大而又便于检索,因此在工具类读物方面大有可为。电子书刊可供读者进行点状查询,与电脑随机读取的观念不谋而合。有研究者发现,自1985年第一种只读光盘图书发行以来,电子书刊几乎全部用于参考工具书方面,如字典、索引、书目、百科全书与全文资料。它们完全是以一种具有随机读取功能的书籍形态风靡于世的。电子书刊易于保存和不失真的特性,使它必然涉足于具有珍藏价值的经典著作。阅读声像俱全、图文并茂的电子书刊,要比单纯阅读枯燥的文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文艺期刊如果有了电子媒介的介入,就能更充分地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从而使读者在文艺接受过程中获得更完美的艺术享受。如人民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光盘,融音乐、绘画、摄影和名家诵读为一体,其艺术效果在传统纸媒书籍的基础上向前跨越了前人无法想象的一大步。

作为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的后起之秀,电子书刊的主动性、兼容性、多样性、参与性、先进性、随意性、科学性和当代性等等特征,使其必然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有理由取代印刷型出版物。70年代,电子书刊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我国。经过近20年的开发拓展,软盘类电子书刊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技术上直追西方发达国家,在规模上直逼美国和日本。资料表明,80年代末,我国就出版过各类软件600多种,销售量超过6万套。90年代中期,国产只读光盘迅速推向市场,电子出版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0余家出版单位制作了上百种只读光盘,形成了初步的规模。1994年全球出版的光盘已达5000余种,比1989年增长了近10倍。如今,世界电子图书出版的重点,已从简单的光盘产品移到开发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出版物上。进入21世纪,电子图书将以更大的威力、更猛的势头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销售市场上独领风骚。多媒体的出现,把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功能和光盘的超大容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电子书刊的参与性和典籍性在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在一张与音碟同样大小的只读光盘上,可载有相当于3亿汉字的信息量,比软盘高出几百倍,文字、声音、动画和图像等尽揽其中。在北京2000年的春季书市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品的《英文世界名著1000种》(一碟装),所选1003部英文世界名著,采用TXT/HTML格式制作,兼容所有工具软件,用TTS软件可实现所有著作的分句、分段或全文朗读。这些名著包括文学经典629部,学术名著174部,英译世界名著137部。其中文学经典囊括了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雨果、雪莱、拜伦、狄更斯、哈代等文学巨匠的几乎所有的作品,而其售价却便宜得让人大吃一惊:1003部经典名著仅售12元!书籍先走一步,期刊当然也不甘落后。目前,不少期刊(如《文艺研究》、《读书》、《读者》等)已将创刊以来的所有内容合制成一张或两张光盘,使过期期刊又重新焕发了新的光彩。

电子书刊的内容除了有著作文本之外,还包含由计算机自动编成的各种索引和情报检索软件,有对文本进行单项检索或多项检索的功能。借助于这种索引和检索软件,电子书刊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对著作中各个知识项进行抽取、排序和重新组合,让那些散见于各章节的知识项从逻辑上得到集中。著作中的任何一个词都可以由计算机检索出来,所检索到的文本段落,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随意输出,即在计算机屏幕上加以显示,或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亦可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套录,将检索结果以机读信息的形式记录到软件盘或光盘上。因此,电子书刊的文本成为读者可以随意支配的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智能载体”,对于读者,它仿佛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能猜透读者的心思,看出读者的疑惑,何必“心有灵犀”,只需“鼠标一点”,读者的所思所想就立即呈现在屏幕前。与纸媒书刊相比,电子书刊拥有无限广阔的开发前景。实际上,电子期刊应用于艺术生产,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文艺的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多媒体技术与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完美结合及影响最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书刊与其他音像制品一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开拓和探索,在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想象领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融合。电子书刊的制作与出版的过程,汇集了文字编辑、美术设计者、软件工程师、电脑专家及出版业工作者等各方人士。在此之前,以上行业绝不可能有如此紧密的组合与协作[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