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语言论文 » 正文

探讨维吾尔族生活语言的嬗变

2021-4-9 | 生活语言论文

作者: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一、语言接触与双语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讨论语言接触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双语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希望通过对双语现象的研究,能对语言规划、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外语学习提供帮助。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语言接触进行研究的Appel与Maysken认为,研究语言中的变化应该从研究双语现象着手,因为语言接触必然导致双语现象[1]。双语现象是在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中,由于语言使用者的自然接触而通过口语途径产生的。它是自然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但是,在民族结构比较单一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语言接触通过各种媒体、学校教育等间接接触方式产生。由于民族的接触和语言的接触,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掌握了对方民族的语言,并使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交际,这样就出现语言兼用即双语现象。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双语现象是指少数民族兼用主体民族的语言、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兼用对方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自古有之。有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会有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产生双语、多语现象。从语言接触的方式上分析,双语或多语现象是自然语言接触的产物。它是与国家的语言制度、语言使用法规相关的“双语制”性质不同的语言使用现象。

在西方国家,关于语言接触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是从对语言变化中借词的作用进行的探讨开始的。而对语言接触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则始于19世纪末。在近代世界史上,19世纪是帝国主义疯狂扩张的时期,由于语言融合的加剧,混合语随之产生。面对当时出现的语言现象,语言接触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到20世纪30年代,研究方法从比较研究转为实地调查研究。60年代至70年代,研究内容转为以本国语言为主。80年代是语言接触研究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诸多的论文和专著。

在中国,语言接触研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的。当时,先是对全国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正规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后来连续发表和出版了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论著的理论研究还不能说很严密,对语言接触中产生的变化所作的描写和分析也流于表面。近几年,随着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加上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入,开始重视对语言接触进行理论、方法的研究。较有影响的如多年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袁焱,以阿昌族个案调查为依据论证了语言接触引发出的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及语言转用等三种结果《(语言接触语言演变:阿昌语个案调查研究》,2000年)。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经验的朱学佳,以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和应用语言学中介理论为基础,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深入细致地分析描写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语使用的语言基本面貌,囊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种种变异特征,分析并论述了维吾尔族的汉语使用变异现象《(维吾尔族汉语使用变异研究》,2007年)。

双语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从兼用语言的角度可分为:①民兼汉型,即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兼用汉语。②汉兼民型,即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在使用汉语的同时,兼用少数民族语言。③民兼民型,即某一少数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兼用另一种或几种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新疆的维吾尔族社会的双语现象属于①和②类型。按双语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为:①普遍型,即双语人口占该民族总人口的50%或以上的类型。②局部型,即双语人口占该民族总人口的50%以下的类型。③双语起步型,即双语人口占该民族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0%,双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类型。④萎缩型,即双语发展到高峰期以后多数人逐渐放弃本民族语,只掌握其他民族语言,只有少数人使用双语的类型。新疆的维吾尔族的双语人口只有1%左右[3]的属于类型③。现在维吾尔族的双语人在日益增多,而且语言使用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关注维吾尔族的生活语言实况,在他们的会话中既会出现汉语借词也会出现语码混用。

二、自然语言接触与新疆的语言使用概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交汇的地区也是古代东西方(中国、俄罗斯、伊朗)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因此,在新疆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可以找到在此交汇的三大语言、三大宗教、三大文化的语言文化背景。现代维吾尔语是在公务活动、社会交际、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民族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普遍使用的公用语。它分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罗布方言,三种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现代维吾尔语书面标准语是在以乌鲁木齐土语音位系统为代表的中心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多次规范,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成为现代维吾尔人使用的统一语言。词汇中除有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共同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来自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俄语的借词。并且其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新疆地区现有55个民族,总人口2181.3万(2010年),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世居民族。在这些民族中,使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的语言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在文学艺术、广播电视领域,用维、汉、哈、蒙、柯、锡、英等多种语文创作、翻译和演播。自治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委会同步互译维、汉、哈、蒙、柯等5种民族语文。自治区机关同时使用维、汉两种文字行文。基础教育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新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但是,由于在多民族、多语言的新疆,各地不仅自然环境不同,而且生产方式、社会环境、民族人口分布情况、语言使用状况也有所不同。多民族杂居的大中城市,不同民族在交往中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民族的语言。社会语言环境本身就是自然双语或多语环境,产生自然语言接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自然掌握另一种语言。因此,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等汉族较多的大中城市,除本民族社区以外的社会空间里汉语的使用频率高。在日常生活中,维吾尔族和汉族相互接触对他们的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民族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例如南疆三地区(阿克苏、喀什、和田),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维吾尔语是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在这三个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也精通维吾尔语。如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族语的接触是亲属语言之间的接触,其接触对柯尔克孜族语的语言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一部分柯尔克孜母语者放弃母语转用维吾尔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频繁接触,出现了不少精通维哈语或哈维语的双语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