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生态论文 » 正文

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探索

2021-4-9 | 社会生态论文

作者:詹湘东 单位: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

文为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知识生态视角的都市圈创新系统研究———以长沙都市圈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C0013。知识管理以知识为核心,知识管理者既要获取和应用组织外部的知识,也要把组织创造的知识扩散和输出到组织外部,从而实现知识价值。知识管理通过知识流动作用于个人、组织及组织之外的整个体系,最终影响知识赖以生存的社会系统。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在研究城市社会学中使用了“社会生态”这一概念,并认为社会生态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1]。作为一种管理技术,知识管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运用的结果不但由社会环境要素决定,而且取决于知识管理对社会生态的影响与适应程度。

组织的知识管理与组织内外关系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影响组织知识管理的内部效应,也影响到知识管理的溢出效应。组织知识管理水平是组织所反映出的整体实力,不是各个管理元素实力的简单加和,只有将内部知识元素与外部环境要素融合,知识管理才能产生“1+1>2”的效果。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具有社会影响性,知识管理不仅强调组织内部管理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对组织之外的知识管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或是明显的影响和催化,这种对外部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性。研究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性是基于现代生态学的方法论,现代生态学特别强调生态学应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强调研究“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知识管理系统是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理论结合的管理模型,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作用与信息反馈。另外,生态系统以不同层次上的运动变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层次性、整体性、渐进性、协调性的特点[2]。知识系统的知识层次分明,知识管理过程环环相扣,具有内在严谨的结构特点和关系。因此,研究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性,紧密结合知识管理系统的相关利益者,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进行探讨,将有利于揭示知识管理对外部群体、社会所产生的效应。目前,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社会生态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性,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知识管理研究的视角,阐明组织须注重各知识管理要素的协调和共存,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功能和社会效应。另外,提出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研究理论,还在于拓展知识管理的系统观,提出知识管理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和角度。

1知识管理社会生态理论

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知识管理,强调一个组织的知识要素(即知识链,其中主要包括知识存储与人才配备,或称固化知识与活化知识)要像生态要素那样的综合平衡[3]。知识管理活动以个体为基础,以知识关联形成知识组织,知识的流动产生知识群落和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管理主体与知识管理环境辩证统一的社会生态效应。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生态适应和和谐发展。社会生态研究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知识获取、加工、传播、扩散和应用活动与社会个体、社会群落、社会网络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整合关系,以期发现知识管理中的价值规律,达到组织经济效益、外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共生。研究社会生态,必须了解其内容。生态系统是由个体按照一定规律和纽带组成的集成结构,各个个体之间遵循相应的机制而协同存在,并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以此观点为基础,从生态学、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由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三部分组成。社会结构是社会生态的基础,社会环境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制约和促进因素,社会机制是社会生态系统协同共存的规律和模式。

1.1社会结构

知识的增长呈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基于此观点,知识管理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的特点。知识管理活动由于知识的溢出性和主体独有性决定了它有独特的社会结构,按照这一结构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可以把它划分为知识个体、知识组织和知识产业。这3个层次层层递进,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构成支撑知识管理社会生态的社会结构体系。

1.1.1知识个体这是构成知识管理社会生态的最基本单元,主要是指在知识组织中从事与知识有关的活动的人员。从生态学角度看,知识个体是社会生态稳定运行的保障。根据个体对知识需求的不同,知识个体可以分3个层次:知识学习者以获取知识和在知识应用中传播知识等活动为主。知识创新者主要以知识的整合、创造和再循环为主。知识应用者通过应用知识成果,实现知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知识管理从知识个体开始,并取决于知识个体的知识量和创新度。知识个体的知识增长不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某些知识个体的知识创新力决定了知识管理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整个知识组织的知识实力。

1.1.2知识组织这是知识管理社会生态的基础形态。知识组织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揭示出来,以便于人们认识、理解和接受[4]。按照不同组织对知识需求和使用的不同,知识组织分为知识创新组织、知识中介和知识群落。知识创新组织主要由从事知识研究与开发的有关组织组成,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部门,也包括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环节的各种组织,如一些中小企业和其他知识应用组织。知识中介是知识流动的平台和知识交易的规范机构,包括一些技术孵化机构、产业园区和技术知识经纪公司。它们的存在构成社会生态稳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聚集性,群落也是一种组织形式。知识群落是一种超组织集合体,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区域社会环境中的所有知识种群的集合,具有知识群落演替与知识群落波动两种动态变化[5]。知识群落包括3个部分:主要由知识项目、知识主体和知识设施组成。知识项目是知识聚集的源头,知识主体的知识能力(知识量、创新能力和传播)决定知识群落的竞争力,知识设施是建构知识群落的外在条件,是知识共享的必要元素。

1.1.3知识产业这是构成知识管理社会生态的系统架构。知识的创新不是为了摆设,而是为了知识的运用。因此,知识要通过知识价值链进入运用的过程,也就是产业化过程。知识的产业化不是单线的知识转移过程,由于知识运用受知识主体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知识交易还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制约。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知识的产业化包含3个层面:①知识的整合。产业化的风险使得知识的应用应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与知识,实现产业化的知识必须具备稳定、安全和可控的条件。②知识的交易。知识是产权化的物质,知识交易双方在可靠的交易机制保障下才能完成知识的交易。社会诚信度是交易机制的基本要素,制定诚信的游戏规则是知识交易正常进行的前提。③知识的重构。知识创新突出“关键知识”的产出,价值取向以知识的新颖、高度为主。要广泛用于产业化就需要在使用价值、使用规范和使用心理方面进行转换和重构,以便更适合产业化过程中价值多元化、规范常规化、心理恒定化的要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