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生态论文 » 正文

社会生态下的社会管理革新

2021-4-9 | 社会生态论文

作者:习裕军 宋国春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革使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必须适应这些变化。找寻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生态依据,有助于我们理解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探寻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与突破口。本文借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把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作为生态分析中的生命系统,主要从社会生态环境变动中的经济转型、社会分化和文化变迁三个基本方面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经济转型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在社会生态诸子系统中,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地位,制约着社会的各项发展,而“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21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上看,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规模制度变迁过程,这一过程始自1978年改革开放,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深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转型的两大标志性后果,即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持续壮大以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协调利益重构中的社会矛盾冲突,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要求。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利益的分化与重组就成了一个必然的过程,这就使得我们这个时代成了一个利益分化与利益重组的时代”,而“适应和调节这一时代的利益关系是社会生存和有序发展的根本前提。”〔3]事实上,利益矛盾已经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协调利益矛盾,化解社会冲突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要求。

(二)开发、汲取足量社会管理资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客观需求。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具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如果资源供给不足,管理体系缺乏足够的能量,公共管理权力便无法实施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市场经济本身是有缺陷的,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缺乏纠错机制,市场缺陷消解和侵蚀着既有社会管理资源,如任其发展,很容易造成社会公共管理权威的流失。此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使得公共管理部门汲取资源能力减弱。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必然要发生的根本变化是:从原有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政治体系通过对经济体系全面控制来施行功能,通过对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直接管理和分配来实行社会调控,转向市场经济模式下社会物质资源大部分将不再由政治体系直接管理,而由市场分配”【们。在社会管理资源特别是人力与物质资源大量转向社会和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往往难以及时建立起合理的资源现代提取方式,这将导致虽然社会总资源量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加,但管理部门所能汲取到的社会资源却出现下降的情况。

(三)实现社会管理模式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是经济转型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经济转型决定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管制型运行状态中解脱出来,与市场经济全面对接,建立服务市场主体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市场经济“这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构造,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5〕打造服务型政府,创造和维护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为社会主体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总之,正如学者林尚立所说:所有制结构变化“深刻的政治意义在于有效地促进了社会自主性的发展,从而为国家与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二元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6]经济转型进程中,在市场、法律和民主力量的推动下,改革前全能型的国家体系开始松解,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奠定了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使得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成为可能。

二、社会分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顺

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状况,尤其是其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的运行态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变迁意义最重大、最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剧烈、持续、深刻的社会分化,学者孙立平把它概括为从“总体性社会”到“分化性的社会”〔再到“断裂的社会”〔8]。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具体表现,社会学家陆学艺认为,当前“各种各样的阶层都在分化和组合之中,其变动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令世人瞩目”‘刃社会分化在现实社会中具体体现为社会异质性要素增多(原有阶层内部分化和新的群体和阶层的出现)、社会流动性增大和结构要素间差距拉大(阶层收入等差距拉大)。社会分化给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会分化本身所导致的阶层冲突,使得社会管理者调节纠纷、化解矛盾工作面临局面更加复杂。差异性社会里总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是“提出要求的群体和得到了满足的群体之间的一种冲突。”〔10]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直接冲击着社会管理者传统的“群众基础”,使得管理者调节纠纷、化解矛盾工作更加复杂化。

(二)社会的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加快,使社会管理者的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能力受到考验。分层的社会结构生来就不稳定。〔川当前的社会分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考验着政府的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能力。正如学者亨廷顿所说,“社会势力愈趋于多元化,政治制度就必须愈复杂、愈具权威性。”〔‘2〕加强政府的社会调控能力,使政治体系履行起整合多元社会的职能,是社会分层的必然要求。(三)社会分化中的利益绝对受损者、弱势群体负面情绪的蔓延、泛化,加重了社会管理者的维稳职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的利益暂时受到冲击,需要为社会进步作出牺牲,如果这些阶层难以容忍,如果受损阶层的利益补偿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表达与回应,一旦社会负面情绪累积并泛化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个人的过激行为乃至社会群体性事件,从而使社会公共秩序受到危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