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生态论文 » 正文

社会生态课堂建设及启发

2021-4-9 | 社会生态论文

作者:包柳杰 单位:浙江省奉化市城北中学

资料表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80%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而课堂教学又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组成,他们好像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每个环节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生态平衡”。建设这种“生态平衡”的课堂才能使我们在教学质量、教师、学生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生态课堂的提出

生态课堂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在“生态课堂”中: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共同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实现生态课堂就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大追求。

二、生态课堂的实践

《如画的梯田》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中的一课,从这个案例的题目看,应该是一堂很美的课,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梯田的美丽和壮观,而且还要让学生分析形成这种美的原因,领略梯田背景下形成的如画的景观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要从中体会到梯田所蕴藏着更美的东西———人地协调之美,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这节课在我实践生态课堂以来有三次教学经历,每次因为设计理念不同,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同。下面是我在生态课堂建设中的几次实践过程。

1.第一次设计《如画的梯田》的实践。第一次的教学实践是新课程刚刚实施的那年,我学习了大量的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为新课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新课程毕竟没有经过实践,思想上一下子又转不过弯来,因此在教学中不免带有许多老课程的影子。在确定这一课追求的目标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后,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三个环节:找出元阳的位置;分析哈尼人修建梯田的原因;理解元阳梯田对哈尼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第一个环节利用各种地图信息找出元阳的具体位置,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二个环节通过阅读,分析美丽壮观梯田的形成原因。第三个环节通过知识拓展,体会到梯田所蕴藏着的更美的东西: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乍一看,这一教学设计非常合理,教学效果也非常得好。这一次实践后我细细思考:这真的是学生们的真实需求吗?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踊跃发言,有多少是自主的成分?不难发现整节课是由教师“包办”,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一步步地把学生带到预定的圈子里。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又何从谈起。这样的课堂与生态课堂有很大差距。

2.第二次设计《如画的梯田》的实践。第二次实践是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三年,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新课程的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以充分体现“课堂中精彩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目标。于是具体设计如下:通过元阳梯田的四季美景,让学生感受梯田的美;通过梯田中农民劳作的背影和孩子嬉戏的身影,让学生想象哈尼人开辟梯田时劳动的场景,来感受哈尼人的民族精神;通过一组荒芜梯田的展示,让学生对比讨论,只有合理利用梯田,因地制宜,自然才会给人们丰厚的回报。第二次的实践较第一次的教学实践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会、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来探究新知。然而课后细细思量,这种教学实践中我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给框定了,显然这样的教学还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课堂还不是我追求的生态课堂。

3.第三次设计《如画的梯田》的实践。第三次教学实践是我学习了“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理论之后。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于是便有了第三次教学设计:通过元阳梯田美景的介绍,让学生感受梯田美如画;设计四个版块,在四个版块中用联系阅读、主动问答来构建问题,通过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来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我只是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会做什么,至于具体怎么做,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了。因此整堂课是建立在一个相对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态课堂。

三、生态课堂实践的启示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理念,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细细品味,感悟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的重要性。我认为建设生态课堂应从以三方面努力。

1.积极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作为生态课堂的主要因素的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在这种“师道尊严”的课堂中,学生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下,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这种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在我的第一次教学实践中,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教师主宰课堂仍没有改变,教师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己退到后台。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到规范要求,而不是压抑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张扬;教师在教学时做到巧妙引导,而绝不是牵着鼻子走;教师课后辅导时做到,学生有无法解答的问题,适度启发,打开思路,而决不把答案告知学生。这种教学观念,也使会我们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使教师对课堂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学组织能力也明显提高,极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2.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构建和谐生态课堂,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第三次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放手,设置了四个小版块,通过四个小板块的设置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在这堂课上该学会什么,会做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这一教学设计大胆地将学生推向前台,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活跃了起来,在课堂提问中,都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回答中都是他们努力合作的智慧结晶。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精彩的已经不再是我们老师而是学生了。而且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会起到一个持续的作用,对他们以后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品质的改善乃至个性的形成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