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生态论文 » 正文

社会生态环境认同误区及对策

2021-4-9 | 社会生态论文

作者:姜春磊 单位:苏州大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和舆论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及其相关问题,有利于人民群众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处理日常各种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化大众”的结合。

1对社会主义认同过程中的误区

我们常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究竟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如何?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深呢?答案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之也产生了一连串问题,现阶段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合理性问题存在信仰危机,或者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高。“认同”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提出的,弗洛伊德把认同“看做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按照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认同感则是指人们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判断和评估,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定义、阶段、制度、优越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判断。现实社会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对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搞不清楚。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物质财富应该充分富足,人们也应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恩所阐述的理想的共产主义有天壤之别,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质疑。有人认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就是最好的表现,而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人觉得,我们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不是,医疗难、住房难、教育难等问题都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有人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向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时期。不同的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乱,更谈不上彻底的认同了。

1.2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有的人提出,既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何我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虽然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但仍未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教育、卫生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也不够完善。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在给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使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一定的质疑。

1.3社会主义最终能否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内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市场主体的自由竞争。对外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但现实问题在于,倘若按照这种与资本主义合作大于竞争的发展趋势,如果国家不加以控制和引导,我们很有可能与资本主义社会趋同,社会主义将与资本主义平行发展,再无“替代”一说。也有人认为,发展就是真理,没必要提“主义”二字。更有甚者,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很有可能被资本主义“同化”,直至“消亡”。以上的种种疑惑导致了部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高。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来的人们思想领域的混乱是在所难免的,同时社会又是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对社会主义认同感不高的原因不是单一方面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分析认同感不高的原因应从社会整体出发,对各种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

2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主义认同感的影响

出现对社会主义认同感不高的可能性原因有很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不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实践不够彻底;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主体因为利益引发的纠纷增多;西方多元化思潮使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虚无;海量网络信息对人们造成的思想误导。总的来说,出现对社会主义认同感不高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不够成熟。《辞海》里对“环境”有两个界定:一是指围绕所辖的区域;二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环境”本来是生态学中的定义,原指自然环境,是指生物圈本身或者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将“环境”应用于社会学领域之后,环境则是指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与自然环境相对应的社会客观存在,被称为社会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和舆论生态环境。人的生存和发展总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荀子说:“君子居必择乡”、“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因此,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1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化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使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社会流动,生产、贸易、金融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需要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公民个人独立和自主的意识被唤醒,西方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的冲击,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受到不同层面的削弱。

2.1.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暴露了很多弊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它的运行规则是“主体独立、自由竞争、等价交换,价值规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同情弱者的眼泪,也不谴责富者的为富不仁”。于是,个人财产得到了合法保护,个人利益被凸显出来,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所动摇,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在整个社会蔓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