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生态论文 » 正文

社会生态下的社保管理创新

2021-4-9 | 社会生态论文

作者:高宏伟 张民省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山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社会保障管理的生态环境及影响因素

社会保障管理是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通过一定的机构和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管理的生态环境则是指影响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如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环境因素[1]。社会保障管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保障管理的理念和创新,综合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是资源的约束。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资源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进程的加快,知识与信息代替传统的资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社会资源从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转向以知识和信息为主。社会保障管理是信息量非常大的工程,一旦离开信息支持将会举步维艰,要么管理节奏跟不上去,要么管理质量无法保证。信息职能的引入,与传统管理职能将构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管理职能系统。信息职能为传统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反过来,传统管理职能又促使信息职能去开发、收集、处理、传播、分配信息资源,从而使社会保障管理科学、高效、透明。

二是组织成员的影响。组织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基础。没有人,就不会有组织,不会有关系,更谈不上管理。在物质产品不太丰富的时代,人们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早期管理思想中,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然而在物质极大丰富后,人们开始逐渐摆脱经济人这一称谓,后期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2]。再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引发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方面影响,人性变得非常复杂。社会保障管理如果无视这些变化,管理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

三是组织内外环境。在组织内部,行政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只有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组织外部,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多元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时期,以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下岗失业、弱势群体保障等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矛盾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要挑战;从国外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也直接导致了各国政府间的竞争,政府竞争的发展态势正从单纯的国内竞争向国际国内全方位竞争演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前所未有的醒目和重要。

四是伦理观念的变化。人们的社会伦理观念,总是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动。价值观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对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和环境生态文明的形成都具有重大影响。我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急剧变化之中,伦理观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社会保障角度看,社会保障管理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它是法制行为,也是道德行为,没有法和德的双重约束,社会保障管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混乱状态。为此,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敦促社会保障部门推进自律建设。加强社会保障管理者的行政伦理建设,培养其道德良知,增强其自律意识,以“德化”防止“腐化”,从而规范社会保障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

五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主要是环境急剧恶化、资源迅速消耗、人口膨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这些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而受到当今世界的普遍重视。从1972年的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资源与发展的迫切关注。人类必须努力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寻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保障管理的生态环境日益变化,才使得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创新向前发展。

2社会保障管理的创新范畴

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总趋势。全球化进程作为时代背景,在加强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同时,必然推动着各国政府管理体制和内部运作机制的相互学习和自我创新。社会保障管理的创新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保持社会保障基金供求均衡。社会保障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按照现收现付式或是基金制运作要考虑社会保障转型的沉淀成本、资金缴付状况以及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个人账户(不管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还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或是年金账户)看,其资金运作要实现安全保障下的最大增值,才能真正降低年复一年且不断增长的财政负担。利用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年龄结构时间差的特性,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启动社会保障基金需求在长期过程中通过转移支付、慈善捐助、救济等手段,保证对社会保障对象未来的支付承诺。显而易见,社会保障基金供求均衡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技术过程,也是坚持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动机,没有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保障的其他目标。

其次,注重社会保障运行效益。社会保障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要使社会保障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撑社会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另一方面要使各个社会保障行为主体在社会保障过程中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最基本的和较为满意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种润滑剂,减少社会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社会摩擦,使市场失灵的负面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我们对社会保障运行效益的判断与评估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评估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制度调整与创新,不断挖掘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所蕴含的潜能,以实现社会保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