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建设发展经济论文 » 正文

校内新馆创建经济价值观

2021-4-9 | 建设发展经济论文

本文作者:汪倩 单位:广东商学院图书馆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高校合并重组、扩大招生规模、异地及多校区办学,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空前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规模急剧扩大,数量成倍增加,建设的整体趋势向大型化、超大型发展,甚至个别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设计规模也超过3万平方米。而在国外,荷兰蒂尔堡大学新建成的图书馆面积不到1万平方米,荷兰鹿特丹中央图书馆建筑面积也仅有2.4平方米。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那些大型、超大型图书馆建筑,其缺陷已开始显露:不但建筑成本巨大,运营成本也相当昂贵!持续的高运行成本势必影响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建设投资的回报主要为社会性与公益性,不可能具有直接经济收益,其运营费用完全依赖学校的二次投入。目前大部分高校因扩张较快,财政吃紧,新馆建设的经济性原则日益凸显。若充分考虑将来的运行成本问题,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益”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施工、馆内布局、设备采购,建设一座经营成本较低的、与读者服务相适应的图书馆,对图书馆持续稳健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读者服务水平都至关重要。笔者从新馆建筑设计、馆内布局、设备购置、管理与服务方面,拟对新馆建设的经济性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1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原则体现在:图书馆建筑应是一座生态建筑。生态图书馆建筑的内涵是:回归主体以人为本;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注重水资源的利用与回收;充分利用节能新材料、新技术;保护环境健康舒适。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在于,当图书馆功能走向复杂化、多样化,机械设备向密集化、建筑内部空间向巨型化发展的同时,一旦生态技术策略上发生失误,该建筑就可能成为耗能大户,将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其功能性和宜人性,减少能耗与运行费用并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就图书馆建筑而言,怎样才是生态的?生态建筑应是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绿色景观丰富等等。被评为2000年“世界地球日”十佳建筑之一的纽约南牙买加图书分馆(SouthJamicaBranchLibrary)应用绿色经营的理念设计,晴天2/3的采光来自自然光,冬季充分利用阳光的辐射热,使图书馆的运行费用比较低。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体现节能,降低服务成本的设计原则。

2馆内布局的经济性原则

2.1开放式布局

开放式布局主要指读者服务部位的布局。在传统的图书馆建筑中,都是按其服务对象及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近似于封闭状态的布局,这种布局在较大型图书馆中,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像走入迷宫一样,且不说很难找到所要去的部位,就连出口都分辨不清。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建筑就是要打破这种封闭布局,实行开放式布局。表现在读者服务部位,就像超市一样,整个大厅就是服务区,在这个服务区中用一些醒目标志来区分不同读者对象、不同藏书内容的服务方式,这样的布局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一目了然,十分便捷。

2.2统筹布局读者服务区与管理办公区

一个图书馆的建筑总面积是一个定数,而这种稀缺资源的分配却是一个变数,所以应统筹布局图书馆读者服务区与管理办公区的比例,使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最大化效用。目前,我国图书馆在建筑面积的最大化设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大多图书馆的设计都有一个中看不中用的高大、宽敞的大厅,有的甚至高达数百及上千平方米,这在讲究效率与成本的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是不可思议的,再加上设计不合理的办公区域、不科学的楼道、过道以及使用率不高的会客室、贵宾室等占用了大量的建筑面积,图书馆读者服务区的使用面积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强化图书馆成本管理,计算图书馆办公用房的机会成本,统筹布局读者服务区与管理办公区是非常必要的。如英国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所占有的使用面积都很有限,一般不超过整个建筑面积的7%-8%,其余的馆内空间都是为读者活动设计的。我国图书馆如能以此观点合理布局大厅、楼道、过道,科学规划和适当压缩非读者服务用房面积,可使图书馆读者活动空间增加10%-20%。按我国近十几年来新增图书馆面积420万平方米来计算,这种“节约”可为读者多提供40万-80万平方米的空间,相当于我国增加50多座大型图书馆。

2.3统筹布局实体典藏与虚拟典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正在经历从以实体文献信息服务向以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过程蜕变。这种蜕变所导致的图书馆服务的功能、内涵与形式的变化大大增加了图书馆建筑与布局的变数。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所依赖的图书馆是物理的、实在的,是一个场所,现代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所依附的图书馆是数字化的、虚拟的,是一个无边界的空间。两种信息服务所依赖的载体所需要的物理空间截然不同。前者随文献量的增加而增加,后者遵循“摩尔”法则,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减少。虚拟典藏服务的广域性,使到馆实地借阅获取信息服务的读者逐渐减少,读者对传统文献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图书馆提供的主要信息服务是来自物理场所还是虚拟空间?如果数字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展,急速增长的图书馆物理服务空间是否必要?图书馆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体系中的结点,其建筑规模的大小对读者服务的影响是否会降至次要地位?我们应该再思考实体典藏服务与虚拟典藏服务的统筹与整合。

2.4建设密集书库

密集书库是为提高收藏量而专门设计的一种书库,是一般书库藏书的3-4倍。密集书库主要收藏老化、利用率低的文献资源,这些藏书具有出版年代久、品种繁多、利用率低的特点,但仍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有些图书仍可满足读者的需求。密集书库图书不需要按图书类别进行分类排架,也不需要预留架位,只要对每本入藏密集书库的图书加贴一张条形码,并与原数据相对应,然后按条形码的流水号排架,就可以对图书进行定位,方便查找,这种排架方法保证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舍的有限藏书空间。

3设备配置的经济性原则

3.1数字化设备购置的经济性原则

在本文我们将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相关设备称为数字化设备(软件是保证数字化设备的功能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包括在内)。图书馆配备数字化设备的经济性原则体现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