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历史小说论文
作者:赖力行 杨志君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节奏既是文学艺术的外在形式,也是其内在的旋律。中外文论家都很重视节奏的重要性,福斯特说:“节奏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凭它那美妙的盈亏圆缺使我们心中充满了惊奇、新鲜感和希望。”〔1〕热奈特认为:“叙事可以没有时间倒错,却不能没有非等时,或毋宁说(因为这十分可能)没有节奏效果。”〔2〕朱光潜先生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3〕宗白华先生也说:“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4〕可见,节奏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本文以明清历史小说为例,探讨中国叙事作品的节奏特色。
一、快速式节奏
历史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概要开头,与西方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是以详细生动的场景开头”不同〔5〕,呈现出快速式节奏。历史小说通常要以快节奏叙述来追本溯源,为正文的叙述提供一个大背景,如《东周列国志》的第一回,在不及一回的篇幅里,概述了从周武王灭商开国,到周宣王39年之间270余年的历史变迁。全书共一百零八回,后一百零五回写了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之间的550年的历史事变。“引首”、开头与全书平均速度相比,是40倍左右;同叙事主体部分的叙事速度相比,是60倍左右。将其与《金瓶梅》第一回的概要1年/回的相比,更是后者的近270余倍。这还只是宏观上的比较。如果从微观来看,比较一下历史小说同一部作品中的不同节奏,就更能见出其开篇叙述节奏之快了。如杨义先生分析了《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前半部分后,得出三种不同叙事方式:议论性概述———70多字近700年,概述———900字37年,场面性叙事———1000字三日,其叙事速度之比大约是1000000:5000:1。〔6〕历史小说的头回的快速式节奏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快速式节奏开头,“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故事讲述要有本有自,来历务必清楚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为整个小说故事搭建一个相对较大、文化含量较为丰富的艺术时空,同时还能够让读者在极短的阅读时间内迅速掌握大量故事背景信息,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以及价值评判提供支撑平台。”〔7〕
除了快速式节奏的开头,历史小说还有快速式节奏的结尾。如《三国演义》的结尾:“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以非常简练的文字一一交代小说中主要角色的结局,与开篇一样,叙述节奏也非常之快。如果拿结尾的叙述节奏同全书的叙述节奏作比较,我们对结尾节奏之快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英烈传》的末三回概述了朱元璋登基后12年的历史,叙事速度为4年/回,与全书平均速度约0.6年/回相比,是后者的近7倍;八卷本《东汉演义》最后一卷用三回篇幅简述十一帝史实,从汉明帝到汉献帝,共162年时间,叙事速度为54年/回,与全书平均速度9年/回相比,是后者的6倍,与主体故事“光武中兴”(约1年/回)相比,是后者的54倍。将其与同朝《水浒传》、《金瓶梅》末回快速式节奏皆约1年/回相比,是后二者的54倍。历史小说的结尾快速式节奏大抵如此。这种快速式节奏结尾,“一方面可以深化读者的沧海桑田之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完成对‘天人之道’的叩问,结尾节奏速度的剧增以及大部分情况下伴随而生的力度的渐弱,反而可以获得淡远、含蓄、深于求索的表情意义。”〔8〕历史小说这种快速式节奏的开头与结尾,是对史传“原始终之象,详盛衰之道”的自觉依附,“以达到追本溯源和顺流入海的效果”。〔9〕用当代学者的话说,它“不仅可以理顺历史的脉络,避免起局突兀,收场匆忙,保持叙事链条的完整性,而且还使叙述稳稳地锚定在了历史语境上,从而增强了叙述的历史感和信实性。”〔10〕
二、慢速式节奏
历史小说慢节奏叙述的经典形态是打斗场面描写。历史小说写的是“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所以打斗场面便构成了其叙述的主体。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写了100多场战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如第四十九回对火烧赤壁的描写: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这截取的片段,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火势之凶猛、场面之壮观,也鲜明地刻画了黄盖之神勇、曹操之狼狈。赤壁之战的胜败,于此已成定音。这场战争大约历时1年多,却用了17回的篇幅,叙述节奏极其缓慢,只相当于全书平均速度的1/16。《三国演义》若全部以这样的速度来写,得写上1900多回。除了赤壁之战这样宏大的战争场面,《三国演义》中还有400多处小型武打场面,其中有一般化的阵仗打斗场面,也有极为出色的并成为经典的小型打斗,如第四十一回赵子龙血战长坂坡,虽然不像火烧赤壁那样宏伟壮观,却写得荡气回肠,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浑身都是胆”的英雄。类似的小型打斗,还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打斗场景,这些都是被读者津津乐道的故事。历史小说打斗场面的慢节奏叙述,正如黄霖等人说的,“是最能有力地刻画人物、纠结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具有最核心的节奏效果,其运用水平的高低很可见出一个小说家的功力。对于读者而言,一部完全以简洁叙述快节奏推进而没有任何慢节奏详细叙述的小说是难以卒睹的”〔11〕,因为慢叙作为一种显赫的节奏速度表现方式,是“引起兴趣、提出问题的最简便方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