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现代经济论文 » 正文

经济危机社会精神重塑启发

2021-4-9 | 中国现代经济论文

本文作者:杨卫民 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将现代社会精神尤其是宗教与经济问题置于同一论域,是了解西方社会社会和民众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马克斯•韦伯、特洛尔奇、桑巴特、托克维尔、M.舍勒①等诸多学界先贤,极尽开拓之能事,其间佳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堪为研究成果之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背景下,宗教的新变迁与民众的精神世界重构,当为此领域一重要案例②。本文即以社会转型和社会文化生活相结合研究的视角,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宗教转型和应对为中心,来揭示现代社会精神重建的若干特点。

一、经济危机前后美国社会精神的反差

1929-1933年大萧条前的美国社会精神,是一种繁荣年代世俗价值观的热烈呈现。此一时期的“柯立芝繁荣”对美国人的生活、文化模式和道德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企业兴起、电气化和全球汽车文化、都市的膨胀、通讯革命的到来,似乎这是一个所有愿望都能实现的年代,尽管梦想经常在现实中与自己擦肩而过。但工业生产能力的增长确实正把奢侈品转化成必需品,并沿着阶层金字塔不断向下传播[1]。美国民众精神世界中的宗教信仰此时正发生着重要变化。首先是新教受到冲击,地位下降。在人生态度上,新教伦理和清教主义强调工作、俭省和严肃清醒,这对人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作了相当明确的规定,基本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说过:“凡不勤勉的人,决不会有荣誉”,“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支出少于收入,你就有了点金术”,“注意小笔开支,小漏将会沉大船”等[2],长期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到了20世纪20年代,全国性的世俗文化强调的消费、娱乐、向上流动甚至性爱①,与传统的价值观———努力工作、节俭、宗教、亲情以及家庭发生了冲突。1923年8月,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就职总统,他曾在总统宣誓仪式上严肃地说“愿上帝帮助我”,但看起来上帝在精神传播方面更需要他的帮助。

人们对上帝神迹存在的怀疑,使宗教界深切感受到现代生活的精神荒原和道德的窘境[3]。思想观念变革的核心使财富被糅进道德的标准中来,如“富人善良而勤勉、穷人邪恶而懒惰”[4]说法的蔓延。于是,商人作为大众精神领袖,取代了哲学家、教师、政客、编辑和牧师,控制了政府、传媒、大学、教堂和艺术,稳稳地坐在金钱经济的顶端,主宰了美国的社会生活[5]。斯哥特•菲茨杰拉德写道:“我们穷得不能节俭了,节约是一种浪费。”[6]消费中奢侈之风日炽和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成了美国人的理想,而“造成新教伦理最严重伤害的区旗是分期付款制度”[7],这在19世纪曾作为贫穷、挥霍和轻信的象征,此时却被人们接受和广泛使用。以往清教徒所宣扬的不浪费才能满足,在20世纪20年代被定义成了不犹豫才能满足。商业与宗教间的联系是这个时代意义最为深刻的现象之一。教堂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圣经》被频繁地用以解释商业,而商业被频繁地用以解释《圣经》。纽约住宅区一个教堂的一个公告牌上,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话语:“到教堂来吧,对基督教的崇拜可以提升你的效率。基督徒F.赖斯纳牧师。”②而由于布鲁斯•巴顿的描述,福音书满足了人们普遍的要求。在柯立芝繁荣时代的有益影响下几乎成为了美国的国教。数百万人希望得到这样的保证:这种宗教不仅正确而恰当,在赚大钱的规则之中还可以找到所有的法律和预言家。”[8]可以看出,人们的商业宗教之心日升。

从统计学的视角衡量,教堂在美国生活中依然维持着与从前相差不多的地位,但某些精神的东西已经离开教堂,宗教已不再是毫无疑问接受的传统惯例,而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话题,惯性的力量更多地在推动宗教活动。宗教的任务更多地是吸纳新成员和筹集钱款运动。为了吸引人,教堂上演戏剧、开放式讨论会,开辟了篮球场地和游泳池以及年轻人锻炼肌肉的场所,这些都是吸引人们继续前往教堂的长期诱惑。其间,繁荣和安逸、广告和宣传、金钱和诱惑等等都是重要原因。而心理学的扩展、实用主义的流行等,也是人们心灵深处发生变迁的原因所在。另外,清教徒分裂为原教旨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或者说是自由主义者),后者是受科学知识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怀疑论者,1925年的斯科普斯案件将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向最高潮。伴随着新教的分裂和其影响的下降,欧洲天主教和犹太教移民逐渐增多。20世纪20年代美国“第二十八届圣餐大会”的召开,就反映了天主教势力的增长及美国政府对它的重视。而自20世纪以来,大城市越来越成为犹太人新的权力中心,比如纽约的犹太人居住区正在成为出版、编辑、思想、娱乐、商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9]。“犹太教和基督教全国代表大会”组织也出现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时宗教的偏执和焦虑也不时呈现,如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受到的歧视、天主教徒在名牌大学里感受到身份和教义歧见等,并且很多宗教不宽容情绪却被当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10]。宗教和现实社会以及宗教之间呈现出分裂或分离的发展现状。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并且至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区别于其他历次危机,美国学者特称之为“大萧条”[9]17-31。1929年10月29日,大萧条开始使美国经济全面陷入灾难之中,并引发一些可怕的连锁反应:金融凋敝、工厂停业、工人失业、贫困来临、国内有组织的抗争及内战的危险等。大萧条对民众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失去收入的美国民众度日维艰,很多人甚至被活生生饿死。在劳苦大众层面,工人和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农民生活愈来愈悲惨,流浪大军不断踊现,老年人孤苦伶仃等。1930年美国共有400万人失业,但到了1932年,至少1200万人的失业大军四处彷徨[8]779。在与危机前巨大的生活水平反差中,美国民众所遭受到生理折磨、心理落差和苦难还是可以想见的。在美国城市中,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建藏身之所,被人称为“胡佛村”;流浪汉到处提着“胡佛袋”乞讨;许多从前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被迫加入了城市街头叫卖苹果的小贩大军中[11]。大萧条期间,200万到400万中学学生中途辍学,不少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走向绝路,社会治安日趋恶化。大萧条最严重的、深层的社会影响,也许是美国人民思想与信仰发生动摇,甚至崩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