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论文 » 正文

现代小说翻译讨论我国文学走向

2021-4-9 | 现代小说论文

作者:陈谊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翻译为现代文学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五四”以后的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迅、胡适、周作人、沈雁冰、瞿秋白、钱钟书、郭沫若等现代文学家本身就是翻译大家,其文学思想和创作深受外国翻译小说的影响,在创作题材、故事情节以及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也无不带有外国翻译小说的痕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受外国翻译文学影响很深,而中国小说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却很小。鲁迅、郭沫若、茅盾这些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国际文坛上却很少产生全球性的重要影响。究其原因,首先,中国优秀的现代小说作品缺乏足够的翻译,中国现代小说在国外的译介情况少之又少,好的译本更不多见,这无疑限制了中国现代小说走向世界的脚步。

其次,即使一些作品被译成外语,由于思想意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在国外文坛上也远远不及其受国人所喜爱的程度。所以,中国现代小说在国际文坛上长期处于边缘和被动地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更少,这或许是中国文学未能真正“走向世界”,包括迄今未能冲击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之一。著名汉学家和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认为,中国作家未能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好的西文译本。因为中国文学缺少好的翻译,很多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使外国读者无法欣赏,而翻译过的作品译的不好则使他们认为那些作品没有价值。东京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批评学者小森阳一指出,要增大获得此奖的机会,把作品很好地翻译成英文是一大关键。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也有相似观点。他说:“我能获奖主要归功于日本文坛,其次归功于我作品的翻译者。”

中国文学作品要被世界所接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将之很好地翻译成外语。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能够实现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转化,如果翻译到位,能充分传达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正如美国著名诗人庞德所说:“文学从翻译获得自己的生命,一切新的强劲,一切复兴都从翻译开始。”翻译能够有效地帮助文学作品在其他语言中获得重生,翻译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决定译文文本在目标语中的影响力和接受度。翻译的数量增加了,质量上去了,无疑能够帮助中国文学作品为其他语言的读者所接受,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国际影响。

一、增加译本出版的数量

文学作品译本的数量往往能带动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现代小说名家的英译本相继出版,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学巨匠的一些作品被译为英语,其中,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被珍妮•凯莱(JeanneKelly)和茅国权(NathanMao)译成英文,书名为FortressBesieged;C.T.Hsia于1981年编辑出版了ModernChineseStoriesandNo-vellas,1919-1949;VivianHsu编辑了小说集BornoftheSameRoots:StoriesofModernChineseWomen;1995年出版的ChineseStoriesoftheTwentiethCentu-ry收录了鲁迅、许地山以及刘心武、铁凝等一些现当代小说家的作品。这些书籍把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推向世界,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以上各本,中国现代小说英译本在国外出版的凤毛麟角,而且这些出版的译本大多数是居住在美国的汉学家所完成,也都由国外的出版社承担。相比之下,国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现代小说相关译本却为数不多,对国际文坛的影响也不足,和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在英国,中国文学的影响几乎一片空白,但闻名遐迩的英国现代文学作家却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英国文学翻译家朱丽亚•罗瓦尔说,很多英国读者能列举出几位现代日本作家,而对中国的沈从文、钱钟书、莫言却一无所知。中国出版现当代作家小说英译本的出版社主要有外文出版社、熊猫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但是,迄今中国还没有一家主要的出版社专门出版现当代中国小说的译文。企鹅出版社的中国区代理彭海伦曾说,在过去十年中,美国读者能看到的中国现代小说译本十分有限。可见,中国现代小说缺少国际影响与缺乏出版不无关系。西方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重要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文学系统拥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赞助群体:对其进行赞助的个人、人群和机构。赞助至少包括三种:意识形态的、经济的和地位的。其中经济的指的是赞助人保证作者的生活,而地位的则指作者在社会上获得一定地位。文学翻译的赞助群体可以理解为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有了这些赞助群体从意识形态到经济上的赞助,势必会催生更多、更优秀的译作。中国现代小说的英译呼唤更多的赞助群体,国家机构或出版行业如能为现代小说译本的出版设立特殊基金,赞助国内的优秀翻译人员多出译本,并保障译者的利益和地位,则有组织、有计划的国粹小说翻译活动可望在统一领导下蓬勃进行,可望充分解决译文数量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翻译质量

在强调增加小说译本数量的同时,小说翻译的质量也不容忽视。翻译好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就容易到位,对作者风格、作品风格的传播就能起到良好的推广和推介作用。但是,如果译文质量拙劣,即便原著作非常优秀,也会在目标语中失去应有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难被目标语读者欣赏和接受。高质量的翻译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交流,更能帮助中国作家和作品进入外国读者的心田,使之体验阅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得到心灵的震撼,加深他们了解这些文学作品产生的背景和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愿望。著名学者季羡林就呼吁出高质量译作。他认为,如果不能保证质量,仅靠翻译数量的膨胀而形成的“翻译大国”不值得追求,他认为应该培养翻译专业队伍,加强翻译的专业训练,还呼吁政府设立“国家翻译奖”,提高译界的质量。译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原作的国际成就。而译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译者对原作语言和文化的处理,高质量的译作,取决于译者的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以及译者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斡旋”和“求全”的尺度,在东西之间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的能力。具体来说,译者不但要突破语言的难关,还要突破文化的制约,方能对原作语言文字巧妙传达,对原文文化特质传神再现。

1.巧妙传递语言钱钟书妙趣横生的讽刺、鲁迅诙谐幽默的尖锐、老舍明白如话的朴素、张爱玲柔和细腻的明净,俱体现在他们独特的语言之中。独特的语言特色,往往形成作者与众不同的文风和艺术价值,这些与众不同的风格和个性魅力体现出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是文学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翻译中国现当代作品的海外第一人葛浩文说过:“中国现当代英译小说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保留和再现原文的文学艺术价值。”他的译文关注的更多是如何用好的英语传达中文艺术形式的优点。葛浩文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也奉行这一原则,其译文也因此备受好评。大语言学家、文学家和翻译家林语堂先生一生所著几十部小说中,其中好几本都用英语直接写成并在美国出版,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他认为,翻译的艺术所倚赖的“第一就是译者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文字和内容不只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心灵情感和艺术美学的表达,是“传情型文本”(ex-pressivetext)。正如茅盾所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作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为了传达心灵情感,使译文读者得到启发和美的感受,译者总是在和原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原作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实质来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风格及艺术境界和思想感情,从而传递原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和作者心灵上的沟通是翻译质量的有力保证。著名作家和译者王金铃先生指出,文学翻译者通过“易位”、“融思”和“悟语”,和原文作家“共同创作”,这样的译文能形成整个文学译品的艺术统一体,使其有活的灵魂和艺术魅力。当然,能否对原文进行艺术再现主要取决于译者的双语能力,文学翻译不啻于文学的再创造,林语堂、鲁迅、徐志摩、傅雷、杨绛等作家兼翻译大家已经用自身的经历加以验证。只有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译者才能在理解原作之后,充分发挥目标语言的优势,跨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力求译文与原文的语言艺术相契合,使自己的译文能够既忠实于原作,又传神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达到原译文神形的契合与和谐统一,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之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