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医学教育科技论文
本文作者:湛先荣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校医院
1皮疹所致的心理变化及治疗
由于皮疹、痒及外用药的使用,使皮肤病患者会产生其特殊的心理反应.而高校学生皮肤病患者除具有一般皮肤患者的心理外,由于所处社会环境、从事的专业、受教育程度及年龄等特殊条件的影响,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皮肤病患者一般都有皮肤损害,它比较直观,是诊断皮肤病的主要依据.皮疹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高校学生过着集体生活,年龄在18~24岁左右,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对美的追求有强烈欲望,尤其对外表的美十分关注.因此,对于发生在身体表面的皮疹表现出特别的敏感,精神紧张.由于害怕皮疹会影响自己的容貌,容易出现烦燥,焦虑不安的状态,天天去看病,到处去求药.对这类病人除结合病症给予治疗外,还需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向患者解释疾病性质,转化及预后情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随着顾虑的消除,紧张的精神得到松驰,经过治疗后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若不然,则疾病难以控制,皮疹难以消退,延误治疗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如有位女同学,因面部出现皮疹,并逐渐漫延到整个脸,影响其容貌,造成精神紧张,经治疗未见效果,加上同学的戏谑,从而产生一种心内投射反应,加重精神负担,感到无脸见人,精神抑郁.对这位患者,临床上我们根据病症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医护人员从内心理解她、关心她,不流露出一丝一毫伤害病人的言行.同时与系里取得联系,动员领导、老师、同学共同来关心她,做她的思想工作,缓和紧张心情.经过做工作,焦燥的情绪逐步安定下来,积极配合治疗,不久病症就明显得到控制,皮疹也全部消失了.在医疗实践中,我们认为对皮肤患者仅仅给予皮肤病本身的治疗是很不够的,也是片面的,还需要如实地向患者讲清皮疹发生的原因、治疗措施、疾病的转归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取得患者的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老师、同学要给患者予精神上的关心,同情和安慰,不要讥讽他们,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才有利于疾病的转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瘙痒引起的心理变化及治疗
痒是皮肤病者的一种由不愉快的皮肤感觉引起的瘙抓或摩擦皮肤的欲望.痒的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情绪紧张可以引发瘙痒.客观上痒给人造成一种痛苦难受的感觉,出现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病人往往在情感上表现为兴奋、烦燥不安和极度痛苦.如瘙痒得不到控制,则易产生绝望心理.高校学生皮肤病患者年纪轻,情感更易兴奋,所以出现瘙痒后一般在情感上都表现较为兴奋,反应较强烈,更易出现烦燥、焦虑不安等情绪变化.同时治疗上不能很好地遵照医嘱用药,而是擅自处理.我们曾遇到一位男生因受到刺激后,全身出现瘙痒,给予治疗而未能止痒后,病人极度烦燥,晚上睡不着觉,自己拼命的瘙抓,甚至发展到用小刀等锐器刮刨,造成鲜血沥沥,由于受感染,加重了病情,病人痛不欲生,精神到了绝望的状态.鉴此,我们在治疗中分析该患者的瘙痒,完全是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后,大脑皮层自制力减弱而引发的痒阈改变所致,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才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在积极治疗感染和瘙痒同时,加强对病人心理的治疗,消除其紧张兴奋状态,医护人员在治疗中做到认真细致,态度热情和蔼,耐心地给他解释病情,消除顾虑,使其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并动员周围的人都来关心他、安慰他、给予他种种方便,使他感到人际间的温暖,造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患者心理得到调节,达到了新的心理平衡,受感染的皮肤病治好了,瘙痒也彻底解除了.对皮肤病的治疗,除消除病因外,必要的心理治疗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外用药引起的心理反应及治疗
外用药的使用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外用药的气味、颜色等方面的缺陷,涂抹在患者皮肤表面后,会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和气味,直接作用于患者本人和周围人群的视角、嗅觉等感觉器官,引起人们的注目.高校学生由于集体居住,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崇美、爱美的心理要求,对外用药的使用往往表现出其独特的心理活动,一是最大限度地拒绝使用;二是使用后自觉和不自觉的避开人群,产生孤独感;三是急于求成,希望马上就好,使用一、二次或一、二天就不能坚持.究其原因,不外乎嫌脏、嫌臭、嫌不好看,怕周围同学的议论.我们一位同学,因病情需要以“炉甘石洗剂”外搽,但因搽后皮肤表面呈石灰状,招致同寝室同学戏谑而私自改用其它无色无味的药膏,结果本身的病未治好,又引发其它新的病症的出现.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作为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外用药的功能,讲清涂药在本病中的需要性,它并不与美相矛盾,取得病人的配合.周围的同学应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尊重病人的人格,与病人交心换心,作为医务人员在用药时充分考虑病人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合理地使用外用药,使病人有一个相对美的外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