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医学教育科技论文
本文作者:李玉民 单位: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山东省曾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区,在防治过程中,除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外,医学科技情报信息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得先进的防治方案、防治策略、媒介控制、临床诊治技术能够快速地推广和应用。先后于1958年、1983年和198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和疟疾,取得了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三连冠"佳绩,2004年全省达到消除丝虫病目标,树立起了寄生虫病防治的又一个里程碑。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对防治、科研和临床治疗信息情报的收集管理的年代比较早,保存形式有年报、专集和内部期刊以及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的论文等。这些文献信息在指导我省的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兹做分析如下。
1年报类文献
年报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从1956年起,分为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1956~1961年)年报、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1962~1975年)年报和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75至今)年报。出版后,分发赠送给其他省份、地区及省内卫生防疫机构交换或存档,指导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其中文献有丝虫病330篇、疟疾242篇、黑热病45篇、华支睾吸虫80篇、绦虫病45篇,媒介中蚊虫179篇、白蛉5篇、钉螺2篇,其他文献信息86篇。这些年报刊登的是我所的科技工作报告、实验研究过程和现场防治现状,这些资料是我所之后获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基础。
2专题集文献
2.1《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汇编》《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汇编》为一部专题集,汇集着我所老一代科研人员的智慧,是山东省控制和消灭黑热病的主要科技信息资源。在这部专集里有34篇文献,确定了有关黑热病的几个问题。
2.1.1流行情况据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山东省黑热病患者20多万,占全国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流行率平均为350/10万。在32个县共检查家犬30979只,仅在13个县发现黑热病感染犬,且症状病不严重,由此我省黑热病传播与犬的关系不大,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者。
2.1.2传播媒介通过对94个县市白蛉种类分布的调查,在我省发现有中华白蛉、蒙古白蛉、江苏白蛉、鳞喙白蛉和许氏白蛉5种,以中华白蛉的分布最为广泛,与黑热病的分布范围也是一致的,结合其季节分布、活动情形、吸血和孳生等方面的规律,确定中华白蛉为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消灭白蛉成为控制黑热病的关键。
2.1.3病原体诊断方法在黑热病在病原学诊断上,骨髓穿刺是最常用的方法。另外还有淋巴结穿刺、肝脏穿刺、脾脏穿刺,根据文献比较和实验研究,将髂骨穿刺和淋巴穿刺列为常规,如果这两种穿刺均为阴性,再考虑做肝脏或脾脏穿刺。
2.1.4治疗药物确定了国产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对黑热病有显著疗效。1950~1959年,采用6天6针疗法,全省共治疗黑热病患者245043人,治愈率91.6%,有7.4%的复发率,再用第二疗程治愈,2个治愈率高达97.4%。
2.1.5防治效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省黑热病的感染率从1950年的350/10万,降至1956年的38/10万,1958年在全省复查,流行率仅为0.7/10万,1971年监测患病率为0.01/10万,之后未再发现黑热病病人。
2.2《山东省丝虫病防治研究》《山东省丝虫病防治研究》也是一部专题集,汇集了我所科研工作者的防治经验。这部文献分为概论、历史、地理概况、病原、流行病学、蚊媒、病理及症状以及诊断、治疗、防治、监测,并附录文献14篇,为我省消除丝虫病提供了可贵的技术资料。
2.2.1流行情况根据1957年的调查,全省74个县有丝虫病流行,有微丝蚴阳性者和症状体征者250万,疫区人口约5000多万。微丝蚴阳性率在15%以上的有15个县,均分布于鲁南地区;阳性率5%~15%的县市19个;5%以下的县市41个。
2.2.2病原检测的周期性在我国,丝虫病由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流行。通过对比文献和实际检测鉴定,确定我省为班氏丝虫流行区。丝虫的幼虫微丝蚴在末梢血液里,具有明显的夜现周期性,白天聚集在肺部的微血管内,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液,午夜达到高峰,因此,微丝蚴的检测应该在午夜进行。
2.2.3蚊媒丝虫病是靠蚊子传播的,在山东省共发现蚊种6属37种。,其中,淡色库蚊遍布全省。我所1957年5~11月在不同地区对媒介蚊虫的自然感染作了调查,共解剖捕自人房的淡色库蚊5912只,查到阳性蚊1117只,平均自然感染率为18.89%;解剖中华按蚊47只,阳性3只;三带喙库蚊96只,阳性4只,仅在淡色库蚊体内查到发育成熟的感染期丝虫幼虫,确定淡色库蚊为我省传播丝虫病的优势蚊虫。
2.2.4治疗在"海群生治疗班氏丝虫病微丝蚴血症者的实验研究"文献里,明确了在低、中、高流行区可分别采用海群生3g3d疗法、4g4d疗法、5g5d疗法及4.2g7d疗法。1个疗程不够的,适当加到2~3个疗程,可巩固防治效果。在"海群生全民间歇服药消灭丝虫病的实验研究"文献中,指出海群生6mg/kg,间隔半月1次,12次为1疗程,连续3a服3个疗程的方法,防治效果较好。
2.2.5监测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病原、传播媒介、人体抗体滴度、流动人口进行了监测,同时,对不同防治措施近期与远期效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观察,防治效果巩固。几十年里,全省共血检8000余万人次,查治微丝蚴阳性者290多万人,全民间歇服药300多万人,服用海群生药盐2500多万人,至1983年,以县为单位,全省微丝蚴率降至0.01%以下2004年经卫生部专家组评审,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另外,《中国丝虫病防治研究论文集》1990年月由卫生部卫生防疫司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我所科技人员的25篇文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2篇、病原生物学3篇、媒介生物学2篇、病理诊断与临床5篇、治疗5篇、病原与蚊媒防治8篇,为中国消除丝虫病提供了技术路线和指导理论。
2.3《山东省疟疾防治与研究》这部专集文献里有山东省疟疾流行与防治1篇、病原生物学6篇、媒介生物学5篇、免疫学7篇、临床与诊断7篇、抗疟药物7篇、灭蚊防蚊11篇、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12篇、防治试点研究6篇。
2.3.1流行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山东省各发生一次大规模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8061.65/10万(1961年)和4932.64/10万(1971年)。对我省的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2.3.2病原学与传播媒介我所专业人员对疟疾的流行病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观察与调查研究。确定我省为单一的间日疟原虫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主要孳生于清净积水中,嗜吸畜血兼吸人血,为半家栖蚊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