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学论文 » 正文

陆定一新闻真实性思考

2021-4-9 | 新闻学论文

作者:翁杨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陆定一主管党的宣传工作长达22年之久,是党的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宣传部长。可以说他的一生及其思想都与新闻和宣传工作紧密相连。他在不同时期的讲话和文章都对党的新闻和宣传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认为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943年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被认为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扛鼎之作”。①他被认为不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制定的参与者和权威阐释者,而且是积极的执行者。文革后,陆定一多次发表谈话或撰文,对党自大跃进、庐山会议以来“左”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直接关于新闻工作的谈话就有四次,这些谈话和文章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新闻真实性的反复强调。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几乎每次关于新闻工作的谈话,新闻真实性问题都是陆定一谈论的中心。例如1982年与人民日报《新闻战线》记者谈话时,陆定一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的是要真实。”②在1984年同新华社《新闻业务》记者的谈话中,他总结了在延安办报的两条主要经验:“一条就是新闻要真实,哪怕慢一点也要真。能够做到快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为快就失实。要强调真,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争取快,争取有一个好的写作技巧。……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失实,不能说空话,说假话。”③陆定一认为,党和人民怎会相信说假话、写假新闻的记者呢?真实是记者必须遵守的起码的职业道德。“记者的职责,是老老实实反映实际事物。应该教育记者,做老老实实的人,做具有科学态度的人,肯下功夫进行调查研究的人。

记者写的新闻,应该使人相信。搞虚夸的人应该受到批评,是失职行为。不批评这些,怎能维护记者的尊严呢?”④新闻真实之所以如此重要,在陆定一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其次,新闻真实是媒体取信于民的根本。只有新闻真实了,报纸才有信用,才有威信。报纸有威信,党也就有威信。第三,新闻真实是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靠造谣欺骗、吹牛皮是不会长久的。第四,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工作与党中央在政治上真正保持一致的体现。他说“:什么叫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不是照抄文件,而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敢提实际办法,敢讲真话,这才是真正的一致。”⑤在陆定一看来,新闻之所以会不真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左”的错误,使新闻工作者丢掉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缺乏下大力气开展调查研究之风的优良传统。

他将新闻失实的原因概括为“一‘左’、二窄、三套话”。所谓“左”,就是为了宣传需要出现的浮夸风,其典型代表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放卫星新闻。在现实中,一些新闻工作者出于宣传党的政策的热情,往往因为头脑发热出现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三中全会后,这些现象又有所抬头。陆定一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有的记者又发热了,可得警惕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是正确的,是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记者在反映党的政策执行情况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真实。”所谓“窄”“,是记者自己窄,知识窄,活动面窄。”所谓套话,就是指新闻报道中的那些陈词滥调、夸夸其谈的东西。他认为,“缺乏文化科学知识,缺乏政治经济法律知识,缺乏实际工作知识,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是宣传报道中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他指出,记者一定要学会思考问题,情况总在发生变化,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实际。无论对什么事,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进行独立思考。要想一想是否符合马列主义,想一想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只要肯动脑筋,就不会顺流而下,人云亦云。看风使舵,看颜色办事,不是共产党人的品格。⑥

新闻真实并非简单的常识性问题

陆定一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反思不可谓不深刻,可以说是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几十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但是,为什么新闻真实这个看似常识性的新闻学基本问题会成为陆定一反复强调的问题呢?在实践中,为什么真实性这个常识性的要求长期以来得不到保障呢?在笔者看来,其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当代新闻学长期以来并没有从理论上根本解决新闻真实这一核心价值问题。或许有人说这样有些言过其实,但大跃进和文革中出现的大量虚假新闻却是明证。可能还会有人反驳说,反右、大跃进和文革中出现的不真实新闻是因为“左”的错误造成的,怎么能是新闻学的责任呢?这一说法的确是事实,但很有必要进一步提出问题,即为什么党出现了“左”的错误就必然会造成新闻不真实呢?我们有没有在理论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无论党是犯“左”的错误还是右的错误,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都不会也不能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呢?如果我们的新闻学没有对这样的问题给予解决,甚至可能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化论证,那么,我们有理由说这种新闻学是不科学的、不完善的。新闻必须真实,是人人熟知的常识。但是如何确保新闻必须真实,那就不是靠常识性认知可以解决的。新闻真实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实践层面上看,新闻真实需要一系列政治法律制度体系来加以保障;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一系列的制度体系需要由一整套逻辑上紧密相连的理论体系加以证明和阐释。

新闻真实并非单纯的业务问题

新闻学自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总体上有两大基本分支,一个是以自由主义为基本内核的西方新闻学,一个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无产阶级新闻学。这两大分支在我国的发展以1949年为分界线,表现为现代新闻学和当代新闻学两个发展阶段。现代新闻学是20世纪初由徐宝璜、邵飘萍、黄天鹏等一批学者和报人由西方引入我国,直到1949年以前,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新闻学。当代新闻学是自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确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当代中国主流新闻学。现代新闻学在解决新闻真实这一核心问题上包含一系列最基本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新闻媒介的角色定位是公共舆论机关,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其本质是将新闻媒介视为社会公器,作为国民之喉舌,代表国民大多数之舆论。根据徐宝璜的说法,新闻舆论的实质则主要是代表国民向政府表达意见。新闻媒介是公共舆论机关,以公共利益为依归,这是新闻必须真实的最有力理论支点。因为没有真实的新闻就没有公正的舆论,“舆论之健全与否,又视其所根据之事实究竟正确及详细与否为定。舆论之以正确详细之事实为根据者,必属健全,若所根据者并非事实则健全之舆论无望矣。”相反,报纸“若仅代表一人或一党之意思,则机关报耳,不足云代表舆论也。新闻纸……如因愿为机关报,而显然发表与国民舆论相反之言论,则必不见重于社会,而失其本有之势力。”⑦可见,现代新闻学从不将代表个人、党派、政府或利益团体的机关报视为正统,原因在于它是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而非国民舆论的代表机关,因此不可能向公众毫无保留地提供真实的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