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女性学论文 » 正文

女性学加入院校教育主流

2021-4-9 | 女性学论文

作者:罗萍 王秀英 单位:武汉大学

女性学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女性学基本原理教育以及性别平等意识渗透各专业教学与教材改革。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纳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体系。大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性别平等意识以及引导女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尤为必要。

一、女性学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21世纪迎来了女性学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是女性学发展的好时机。

(一)性别教育写进两个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明确规定:“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纳入到教师培训课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重申:“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9年级)编制中,将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母语教育中,以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上述两个纲要明确告诉我们,社会性别要纳入教师培训课程;高校相关专业要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等课程;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中小学要“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这种形势、这个时机对于女性学理论建设,对于敦促将女性学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十分有利。

(二)社科系统开始重视女性研究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中已有9个学科领域明确列入12个直接与妇女/性别研究相关的选题方向。2005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指南中已明确列入“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社科院院长委托项目在该院妇女研究中心设立了四个妇女/性别研究课题。这一切无不说明将妇女/性别研究纳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已经开始或已成为一种趋势。其研究成果不仅为女性学理论建构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又会有力敦促高校课程改革做出回应。

(三)全国妇联积极推动全国妇联正在加强与教育部和各高校的合作,成立专门机构,编写系列教材,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全国社科系统、党校系统、高校系统、妇联系统“四位一体”的妇女与性别研究网络的形成,争取妇女学纳入高校教育主流。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将从机制上推动妇女/性别研究、教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首批基地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21所高校、党校、社科院、妇联建立,这将成为女性学发展的新一轮推动力。

(四)高校妇女研究中心是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的生力军全国已有50多所高校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她们开展女性学研究,开设女性学选修课;北大、首都师大出版了女性学教材;1998年,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率先在社会学硕士点下设置女性学方向招生,推动了女性学学科建设步伐;2005年10月中华女子学院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女性学专业,2006年3月,女性学成为经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同意设置的高校新增25种专业之一,这意味着女性学正式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序列。一批批女性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在各高校妇女研究中心旗帜下聚集与发展,这是高校女性学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欣喜地看到,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的天时地利人和皆已具备,前途光明,我们必将迎来女性学发展的好时机。

二、大学生需要进行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

(一)性别平等教育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过程人是社会化的高级动物,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通过文化和教育的灌输不断剥离动物界所具有的一般属性的一面,建立起团结、友善、帮助、公平、正义、平等等观念和行为的过程。人类进化到今天,在整个人类社会,已将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惠及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虽然在某些领域仍有不平等现象存在,但从观念上人们都已承认必须平等。唯独不同性别的人没有公正、平等地对待。在一切不公平中,持续时间最长、跨越领域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是性别的歧视和不平等,它贯穿到至今所有阶层、所有地域、所有行业、所有群体的社会、团体、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文化影响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十分不利,这种文化的改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不能等这个过程结束后再让大学生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过程不能等待,不会停止,一代又一代的人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社会化,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要树立公平、正义、平等观念只能通过教育灌输。性别平等教育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十分必要,因此,性别平等教育应该伴随大学生整个社会化过程。

(二)性别教育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女人总被视为弱者、依赖者的角色。莎士比亚曾说过: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这句古老名言是传统观念浓缩的经典,是对女性的严重束缚。女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女人,它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应带头打破弱者形象,做自立自强的典范。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将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纳入教育内容。作为时代的骄子,如果我们的女大学生都不能自立自强,那底层妇女何谈不依赖、不做附庸呢?一半人依赖另一半人,一个性别依赖另一个性别的社会不算正常社会,也不会有快速发展。对占高校半数的女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意识,是对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新内容,也是高校女性学教育的又一重点。

(三)性别平等意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素质之一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尊重人、尊重女性是最基本的做人要求。现实生活中不少有知识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歧视妇女,在家里打老婆,看轻女孩。大学生不是一般的人,有礼貌、有风度、尊老爱幼、尊重妇女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国家的建设与接班人,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性别平等意识,自觉地将两性利益同等看待。因此,我们要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到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将性别平等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性别平等意识是对大学生“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德”,不仅是爱祖国、爱人民和尊老爱幼,还包括大学生应具有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没有公平、正义、平等观念不能算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能够正确处理与党、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和老幼关系,还要能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因为性别关系是一个最大最普遍最广泛的人际关系。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能尊老爱幼,而且应该公正、平等的处理性别关系。性别平等意识是一个人“德”的基本表现。大学生要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只能通过教育灌输。平等地对待异性是大学生应有的“德”,大学生应是一个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的优秀公民。具有性别平等意识是对大学生“德”的基本要求。一个人没有平等的性别观念,公平、正义、平等将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德育教育中有必要纳入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