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自我教育论文 » 正文

谈德育的自我教育意义

2021-4-9 | 自我教育论文

作者:刘莉 单位:长治医学院

高校德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信息的感受状态,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创造力,而科学运用自我教育正是实现高校德育目的,增强校园文化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从高校德育的主体客体、内因外因关系看,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只是外因,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任何一个想要获得道德修养的人,都应该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一、自我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一)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环节

从过程看,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大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但又没有完全成熟,从依附性向社会性过渡,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能否扮演好社会角色,因此大学生应尽可能把基本要求内化。而内化过程又受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特别是受自我教育能力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自我教育能力愈高,对角色体验就愈深,内化程度也愈高,愈能把握按社会要求来发展自我。大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今后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受用终身。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的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达到统一,把教育内容转变为大学生自我的应然需求,不断否定大学生的思想实然水平,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最终达到自我需要的实现与满足。这一过程显然不是外在教育的表现形式,而是大学生个体内在的自我教育。从效果看,自我教育为高校德育实效性产生的是内在根据。“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高校德育内容的落实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仅仅通过德育工作的外在传递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我的接受和内化才能达到教育效果。与外在教育相比,自我教育显然是内因,是教育效果取得的重要根据。

(二)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成长的中期,此时心理异常丰富。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主要的内心矛盾有:锁闭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矛盾,但怎样化阻力为动力,正确解决内心矛盾,使心理发展更加趋于成熟,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矛盾处理不好,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发展下去会产生心理障碍,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心理疾病。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除高校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外,主要的是靠大学生自身学会和掌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能够舒解心理矛盾,遏止心理矛盾发展,这都属于自我教育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分析、自我调适的能力,帮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的最终目的,最终培养健康的心态,提高自我心理素质,这就是他走向自助过渡的心理调适过程,也是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自我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创设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

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一个良好的集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大学生中,很容易由“示范”而形成集体意识和群体效应。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建立道德示范,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形成集体意识和群体效应,是德育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而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因此,应该特别注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和社团建设,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班级、社团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发挥班集体及社团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学校要努力创建可以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的良好班集体和丰富多采的社团,在集体内部造就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个性在集体里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培养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对学生集体的引领,对学生榜样的树立,对学生业余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关注,等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工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之一。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大学生只有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做到不自卑也不过于自信,不骄傲也不过于谦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发扬“内省”、“慎独”精神对自我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很有必要培养自己这种控制、约束、监督、审视自己的能力,加强自我修养。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强化对学生“慎独”教育,培养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建立适当机制,激发与规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外在条件,最终能否实现,还有赖于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分化。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我认知是处于稳定的协调状态,但是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会造成自我认知的不协调状态,导致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会以新的自我认可的我的状态,对现实的我进行审视与评价。这种自我意识被分化成主体我与客体我并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大学生的内部矛盾。通过谈心或其他语言交流的形式,给大学生提出问题,将原来潜伏在大学生思想中的矛盾,以明显的状态揭示出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通过正面灌输教育,采取适当的惩戒与鼓励,让大学生感受到外界压力,同时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进取的动力,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正面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必须双管齐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配合,优势互补,才可增强和扩大德育效果。总之,大学生只有自己去领悟教育要求,自觉学习和思考,自觉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觉与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才能把正面灌输教育得来的正确思想、先进理论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构建出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的道德体系,形成健康的人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