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现实教育论文
作者:江伟英 单位:华南师大附小
社会在发展,人类也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教育变革。现在,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模式也多样化了,更多的教育媒体也被引人到学习范畴,这使得教学的资源不再限于教师和教科书;教学内容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只是要获得知识,而是要唤醒灵魂,追求终身的发展,追求生命的意义。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为《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
一、追溯古典教育传统中的综合实践意识
“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决定》的具体目标之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教师曾经只是知识的资源和载体,知识传统的象征,是用“仁”、“礼”等人生知识指导学生,培养“成人”。公元前300年,孔子和苏格拉底率先采用谈话法讲学,这是一场开创平民受教育先河的教育变革。虽然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很有限,教育内容只是局限于传授教师本人的学识,教育模式也是小范围的耳提面命式,但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学生自学为主和以师者个别点化、辅导为教学特色的古典教育却持续了近两千年之久。直至新文化运动,仍注重对国民素质的探索,对“个人价值”的张扬,对平民教育的张扬,崇尚平等主义的教育,造就一般公民的教育。近两千年的教育历史验证了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和以师者个别点化、辅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潜力的开发。而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学生自学为主和以师者个别点化、辅导”的教学特色要发展为大范围的、交互式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才更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以提高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才更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以提高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综合实践策略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至8%l,,。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并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体现着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门课程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策略都应该是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一活动课程要求的评价观念和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l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发现,在此探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几乎天生就有探索外部世界的渴望,就有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生的渴望常常不为老师和家长所理解,反被无情的呵斥或粗暴的阻止等所扼杀。反思我们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这门课程实施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决定我们的学生的实践策略和实践探究方法以及能否实现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根本问题。如果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建构认知结构能力的高低和健全人格的完善程度来衡量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成效,就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开拓型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生理条件又是独具个性的,每个人的生理特点是有差别的,因而,必须选择以发展学生个性,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策略。
三、探索现代教育长河中的综合实践策略
当前,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方法、人类脑科学及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这些先进的技术先后被引人教育领域,我们完全可以建立在数字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方法,营造平等学习的氛围,令师生、生生间相互充分倾听,充分交流,成为共同探索的伙伴,树立教师是学习交流中的引领这样的教师角色观和力求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学习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情感价值观,坚持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得充分。我们尝试以Blo昨」新教育与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使教学指导既面向全体又关照个别差异,令各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以求在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开拓更多的教育信息来源,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J性,把方法和技巧化为学生自己的发现,把学习的方法和运用化为学生内心的渴望,真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应用Blog开拓出的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教师选择学习内容、科学地组织学习过程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共同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这种学习环境使学生进人和睦和亲切、民主的学习交流中。这是我们总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创新的活力,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有善于模仿、充满幻想、敢于探索的童心。
1.凭借Blog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的策略在Blog的宽松、自由的合作、交流和相互评论的环境中,学生总能自主、自动地进行探究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我们同时能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实践特点,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年龄层次等各方面的因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水平及实际需要,通过Blog上的交流,帮助学生在思想、感情、知识等方面得到好的衔接,抓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能引起探索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主题,与同伴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创新劲头,引导学生自觉思维,主动探寻答案。让学生在探究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创新意志。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要有渴望创新的兴趣,也就是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