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现实教育论文 » 正文

现实教育中的困惑解析

2021-4-9 | 现实教育论文

作者:栾宏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0引言

素质教育从本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到1993年将素质教育写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已近20多年。在这期间从理论到实践可以说亦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令人感到尴尬的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的现实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观。

1扫描:现实教育中的两难

1.1理念上的“纠偏”与现实中的“惟升学率是从”素质教育的提出的初衷是针对当时我国教育中那种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提出的,即为“纠偏”而提出的素质教育这一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其根本宗旨。体现在教学活动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的发展、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的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方法与习惯,在学习中培养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其初衷是纠“应试教育”中只重“升学率”的片面教育,但现实的教育中,并没有因素质教育的理念的提出和实施而达到了“纠偏”的目的,相反,现实中的教育却存在“愈纠愈偏”的现象,有的地区甚至到了全面追求升学率的地步。

1.2理念上的“减负”与实际上的“负担的增加”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乃至全面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央历来重视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教育部为此专门发布文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几次重大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的改革及招生的改革。但从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并且有的地区出现了越减越重的现象。首先,表现在学生的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据调查表明,初中生晚上9:30休息,次日早晨6点起床;高中生晚上10:00-11:00休息,次日早晨5:30起床。从调查结果看,如按青少年正常的休息时间计算,现在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以至于一些学生晚上精神萎靡,白天昏昏欲睡。其次,表现在教辅资料越来越多。就调查发现,包括装订成册及未装订成册的教辅资料,平均每个学科小学高年级4种,初中二年级5种,初中三年级8种,高中二年级8种,个别的学科超过10种。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每天不得不埋头于大量的题海。再次,表现在合法的双休日被剥夺。从毕业班学生在校的时间看,大部分学校为了提前结束课程,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不得不牺牲学生双休日时间。

1.3理念上的“全面评价”与实践中的“惟量是从”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有觉悟、有道德、有知识、身体健康的创造型人才。其教学评价的特点体现在全面、全体、个性的发展上。“全面发展”意味着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哪方面都不可偏废。“全体发展”,意味着不丢弃后进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得到提高。“个性发展”是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发挥,个性专长得到鼓励。教学评价目标应定位在这三个发展上,同时应突出其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及生成性。但现实中的教学评价,虽然提倡由过去的惟“量评”,转向“质评”与“量评”相互结合的方式,但在现实的操作上,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以操作简便的“量评”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学校对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其升学率与优秀率,并且社会上更愿意按升学率对学校进行点评。这种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必然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所以,当今教育界所提倡的什么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等,在现实中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惟量是从”在现实中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理念上的评价模式在现实的操作中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2解析:两难背后的根源

2.1“两难”现象的根本原因:传统思想文化影响与现实经济因素的制约首先,是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思想的文化积淀和社会的心理,对当代教育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统的理念在广大中国人的心中仍占有相当的地位。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孩子考不上学,其创业的空间不是很大,进城打工亦十分辛苦。所以,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升入高等学校,为将来的生活谋个更好的出路,这就使得广大农村的学生不得不以“惟考试是从”,这些必然阻碍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其次,是现实经济因素的制约。教育的发展是受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并非是在温饱的水平上能够得以实现的。在广大的农村,办学条件比较差,教师主要靠一本教材和粉笔来进行教学;较多的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使得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及时的被了解和吸收;教师的学历不达标,教学能力较差,教师主要是用注入法进行讲授,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所有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得教育必然走进“教—学—考”的怪圈,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应试教育”必然成为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再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不断的飙升,这就逼迫城市的人们为了让孩子的将来,不得不聚焦于“重点中学”、“211工程”及“985”。

2.2“两难”现象的直接诱因:理论指导与现实的失切

2.2.1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解决问题搁浅首先,对素质教育理念认识的模糊性。到迄今为止也不排除一些教育工作者甚至一些专家对此仍存在模糊的认识,仍认为“应试教育中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有应试教育”的说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说各的话,这必然给一线的教学工作指导带来一系列的混乱。其次,诸多的理论工作者更痴迷于一种书斋式的理论,严重脱离当今的教育实际。其理论的实施条件远远超出我国当今的教育发展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