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推广学论文 » 正文

农业推广学教学革新实践思考

2021-4-9 | 农业推广学论文

本文作者:傅雪琳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属于农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是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生产实际、农民生活改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知识体系。通过学习《农业推广学》课程,能够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以专业知识为“点”,以广泛的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方面因素和需求为“面”,点面结合,科学而有效地从实际出发解决具体问题。因此,以大农学类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和《农业推广学》课为依托,培养“T”型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农学专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因此,《农业推广学》课程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多年来,为了紧密结合农业人才培育和农业发展对推广人才的需要,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农业推广学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从课程讲授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1][2]。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体验实践和理论的差异,巩固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开展推广工作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尝试对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农业推广创新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以及对“三农”的认识与理解等均显示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展以案例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农业推广学》课程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推广理论部分和推广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以行为改变理论、沟通理论、系统理论、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以及组织管理学理论为主。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除介绍各个理论本身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在农业推广活动中的指导意义与实际应用。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列举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能够应用什么理论以及如何应用该理论指导具体的推广工作,目的是使学生会初步“纸上谈兵”。例如,在讲授行为科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后,教师列举一个项目在某地推广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面对不同推广地区和千差万别的推广对象——农户,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来了解如何做好推广工作,最后得出该理论对推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结论,即在农业推广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农民的实际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开展相应的推广工作。这样,将枯燥的理论与现实事件融于一体,相互支撑,相互印证,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该课程实践部分的内容围绕我国农业推广内容与方法、推广组织与体系建设、推广人员素质与职责、推广的环境条件等进行讲授。由于这些内容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授,有更多的生动案例(包括正反面的实例)能够在相应章节加以举证和分析,启发学生结合实际灵活学习。

二、开展专题讨论,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讨论课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辨明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有裨益。实践证明,讨论课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善等方面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在《农业推广学》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主题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提前2-3周布置任务,一般以国内农业推广体系或其他方面的改革热点作为话题,学生成立讨论小组,组员分工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制作幻灯片,到规定的讨论课时间每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演讲,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和质疑,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准备的认真程度、讨论内容、口头表达以及幻灯片制作质量等综合打分,同一小组内不同学生按照贡献大小的排序在成绩上有所差别。例如,在对2005级农学专业(农业生物技术方向)与2005级蚕学(蚕业资源与生物技术方向)共三个自然班学生合班上课时,开展了一次课堂讨论。

此次讨论课根据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需要,确定以美国、日本、以色列三国农业推广特点与经验借鉴为话题,三个班各负责一个国家的情况介绍及其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每个班分成不同小组立足于各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推广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最终大家弄清楚了这三个国家在推广方面的主要特点,即美国以大学为主的合作推广体制以及广义农业推广的内容、日本以政府推广机构与农协为主的双轨推广体制、以色列以高科技武装农业和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的工作方式等。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学生们在热烈讨论之后,明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出了目前我国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可以借鉴的国外经验。在讨论课上各小组学生精心准备的短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内容丰富、表达形式生动,激发了其他学生积极思维,勇跃提问和质疑,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年来,学院在讨论课的内容、形式和组织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总的来看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尤其体现在查阅文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方面。

三、开展社会调查与现场参观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农业推广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走出课堂到推广的第一线去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亲身感受现实推广活动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认识,激发兴趣。社会调查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实践方式。近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学院开展了多次社会调查活动,都结合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来进行,这样,在组织形式、人员规模、经费和效果等方面均有了较好的保障。一般教师在上该课程的学生中组建2-3个调研小组,然后分组做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定调研地域、确定调研课题、拟定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等,然后再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座谈心得体会和交流经验。通过在工作和生活实际中进行社会调查,使大学生走进农村,接近农民,进入百姓生活,获取真实印象,感悟“三农”问题的真谛。由此,很多学生与农民的感情拉近了,对专业更感兴趣了,学习越来越主动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正像一些学生在总结时所说的:“农民说的都是一针见血的东西。其实他们懂得比我们还多,或许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他们善于实践,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走近他们,让我们见识不少,让我们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是农村的书本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