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推广学论文
本文作者:彭音 宋明珍 杨久明 单位:凉山州农业局 普格县农业局 美姑农业局
农业发展实践证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任何贡献,都是通过推广实现的,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便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繁荣的农村经济及富裕的农民。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研究和加强农业推广,对于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凉山州的农业技术推广,业务范围大都以种养殖业为主,目的是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引进农业新技术改良并推广扩散,这种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教育方式比较粗放和单一,推广的进度、范围、深度都比较有限,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而凉山经济文化整体相对落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相对普遍偏低,原有的农业推广教育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生产实用技术及知识更新的要求,亟需创新农技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农业科技全面普及和提高。
1原有农业推广教育方式与方法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农业技术人员以培训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给农民,由农民在生产中应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推广的内容主要是良种、良法,技术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推广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多为发放和宣讲技术性文字资料、挂图,并进行技术应用示范。因此农业推广教育方法以集体指导和现场指导为主,主要是集体教学法和技术示范法,这种教育法注重技能的教学,忽略了人文和地理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的内容一般也是先入为主,单方面的灌输,造成与农户的交流通道阻塞。
2传统农技推广教育方式的缺陷
推广方式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前提条件是作为传授的对象要有学习的积极性,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凉山州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民以小学和半文盲为主体,加之近年来年轻、有文化、比较富有冒险进取精神的男女青年外出务工情况较多,留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妇女及年龄较大的男性比例较大,这部分人员一方面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存在较多的不利影响因素和自身的缺陷,因此采用传统农业推广教育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3凉山州农业推广教育效果主要影响因素
3.1受教育因素
从推广理论来讲,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判断、学习、理解、掌握、参与及贡献。只有当受教育者判断新技术对自己有较大好处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才能较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从而能积极应用于生产,收到良好效果。凉山州总人口415万,其中彝族47万人,占总人口的47.5%,由于历史原因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凉山州的经济、文化、科技在整体上落后其它地区。目前,凉山州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79.98%,初中文化程度占13.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37%,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1%。由于全州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2文化差异因素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而且全州彝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彝族群众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彝族群众主要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而彝族文字的掌握和使用目前主要还限于专业人士中,多数彝族群众没有掌握彝族文字,这与目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以汉语言及文字进行记载、交流、传播的现状形成了较大的文化差异,直接增加了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与彝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难度。
3.3环境因素
由于凉山州地处国家较为偏远的西南山区,交通、通讯不便,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还有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地方,在凉山广大的山区,长期受环境的限制,农民群众接受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机会和对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较少受到新的知识和观念的冲击,因此思想观念相对较为封闭和落后,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较为严重,思想行为方式总体上难免缺少长远性和开拓性,缺乏接受和追求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全州在农技推广中相当部分农民是被动地由政府督促参加农技培训和以行政的半强制的手段推广农业新技术是很普遍的情况。由于被动参与,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4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培训人力资源匮乏
全州现有县级推广机构86个,区乡推广机构589个,县级农技人员756人,区乡专职农技推广人员1019人。以凉山州现有的610个乡镇来计算,每个乡(镇)仅0.97个农技推广机构,每个乡农技推广人员平均不到2名。同时,凉山州由于幅员面积大,交通不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服务半径很大。以安宁河流域的德昌县为例,该县有县乡农技推广人员75名,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每个农技人员的服务半径30.45平方公里;较偏远的山区盐源县,幅员面积达8398.6平方公里,农技人员仅106人,每个农技人员的服务半径达72.4平方公里。
4农业技术推广教育的新思路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提出了适合凉山民族地区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的新思路。
4.1树立农业推广教育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
农业推广是一种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工作,推广目的是满足、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水平。原有的农业推广教育中关注的重点是推广的技术本身,考虑的是推广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新的主题思想力图在农业推广教育中把以人为本纳入其中,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原理,通过关注与农民的沟通交流,认真了解农民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方面的困难,充分顾及人文及环境对农民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影响,强调增强农民学习和使用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的信心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传授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4.2新型农业推广教育的培训重点和手段
4.2.1精心选择一批科技示范户,作为新型农业推广教育培训的主体,通过组织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主体教育培训,传授生产技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推广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