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推广学论文
本文作者:陈泽健 严贤春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宣汉县委组织部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通过信息、知识、情感的交流,改变农民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最终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活动。它贯穿于农业推广全过程,体现在各种推广方法的具体运用中。农业推广沟通的内容主要是信息,而信息资源在社会系统中的流动与扩散受到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制约。本文试运用农业推广和社会网络的理论,结合笔者在四川宣汉县的实地调查,考察村干部在农村社区系统和农业推广沟通网络中的地位,从而分析其在农业推广沟通中的作用。
(一)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1.农业推广沟通网络。从社会网络定义为“一组行动者及联结他们的各种关系(如友谊、沟通和建议等关系)的集合”(奇达夫,2007),我们可以把农业推广系统看着是由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高启杰,1994)中的行动者通过沟通与互动联结的关系的集合。这个网络中的行动者,主要包括农业推广人员及其组织、农村社区居民及其社区组织和其他社会实体。同时,也包含有行动者的家庭、邻里、亲朋等社会关系。他们既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行动者,也是农业推广沟通的主体,农业推广中的各种信息在这些人与人之间交流、理解和互动。这种在农业推广系统中将各个相关行动者通过特定的信息流联结在一起的关系的集合,我们称之为农业推广沟通网络。农业推广沟通网络由推广主体(农技人员为主)和推广对象(农村居民为主)以及中间的联系人组成,他们通过特定的信息流联系起来。农业推广沟通的这种网络属性,为我们运用网络方法来分析村干部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逻辑基础。
2.沟通与交往。沟通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是推广、培训和信息资源传播的基础。在农业推广中,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有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而交往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表现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说,交往是沟通这种人际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沟通则是人们之间交往的内容或目的,二者可以看着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因而,通过考察推广网络中各行动者的交往关系,可以衡量他们之间沟通的关系特征。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用理论分析、实地调查和比较的方法,考察村干部、村民、农技人员三者之间的交往关系,来分析村干部在农业推广沟通网络中的地位特征。由于正式组织(制度)和非正式组织(网络)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H.G.Gerald,1971;Ibarra,1992),农业沟通网络要受到农村社区网络的影响,为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村干部在农村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如何?村干部在农村社区网络中表现出怎样的关系特征?村干部在农业推广沟通网络中表现出怎样的关系特征?村干部的这些关系特征在农业推广沟通中反映了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二)农村治理精英的村干部特征分析
正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非正式人际关系中的交往频数和个人地位(JoseLuisMolina,2001),下面先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来考察村干部在农村社区系统中的地位。
1.村干部的产生分析。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执行上级的政策、管理村务(如制定村规民约、调解村民纠纷、建房审查等)、在社区为村民兴办公益事业(如兴修村社道路、小型水利工程等)和争取产业发展项目等任务。目前,村委会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即村干部都是选举产生。从选举的程序来看,必须在党员和村民广泛提名的基础上推选候选人,在选举会上候选人还要发表演说,这有利于村民和党员进一步了解候选人,把村中有能力、大家公认的人选出来。这些说明,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与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村支部和村委会掌控着社区中相当一部分资源,村干部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可,拥有相当一部分权力。
2.村委会与乡镇的关系分析。胡荣(1998)的研究认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就是说,村委会需要乡镇政府在拨款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支持,乡镇政府也需要村委会对上级政策和项目实施等的落实和推广。因此,村干部掌控着与上级政府(主要是乡镇)沟通的正式制度安排的管道,充当着政府和村民之间的“中介”。
3.村干部的来源及构成分析。什么样的人在当村干部呢?左停、唐丽霞(2009)调查认为,村干部中有能力的人占到60%左右。根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也得到类似的结论,从总体上讲,村干部的经济状况比一般的村民要好,受教育程度比一般的村民要高,能力较一般的村民强,村民有很多事情需要找村干部才能做成,村里最有权威的人物还是村干部。
(三)村干部与农村社区网络的关系调查分析
通过村民交往网络和村干部交往网络的实地调查,来分析村干部的人际交往关系特征,考察村干部在农业推广沟通中的非制度性因素。
1.村民交往网络。在宣汉县494个村中随机选择了5个村,并在这5个村中随机选择了25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50份(以下数据来源相同)。在研究中通过向村民询问如下问题来了解他们的交往网络:“你是否与下列人员经常来往?”列出的交往对象包括亲戚、本家族成员、村社干部、本村村民、本村以外的人(如乡农技站干部等)。可供选择的答案有4个类别:“经常来往”、“有时来往”、“很少来往”、“从不来往”。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社区交往格局仍然是以血缘关系(家族成员、亲戚)和地缘关系(本村村民、村社干部)为主导,村民在社区内的交往处于绝对多数,村民与社区以外的人交往的频次明显偏少。
2.村干部交往网络。在250个被访者中有26名是村社干部,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村干部与所列对象的交往平均值都高出村民交往的平均值,特别是与村外人员如乡农技站干部等的交往平均值达到3.54分,介于“经常往来”与“有时往来”之间,村社干部无论是在农村社区内部还是对外交往的圈子都大于一般村民,而且与本村外人员交往圈子远远大于一般的村民。
(四)村干部与推广沟通网络的关系分析
研究中从村干部与村民、村干部与农技人员两个方面,通过询问如下问题来考察村干部在农业推广沟通中的关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