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消费论文
作者:史兆光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09年初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与相继召开的“两会”精神表明: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1〕。当今时代,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消费者占我国消费者的大多数,在社会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这支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中国生态消费之路需要农民这支庞大生力军的加入。培养农民的生态消费理念,建构农民生态消费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没有中国农民的生态消费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不是彻底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因此,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维度的农民生态消费模式建构意义重大。
一、科学发展观维度的生态消费模式简述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强调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消费模式是人们消费关系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只有合理的消费模式,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即彻底摈弃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建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模式;彻底摈弃传统的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消费模式,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消费模式;彻底摈弃传统的单纯强调满足物欲需求,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建构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终极目标的生态消费模式。科学发展需要科学消费的拉动;科学消费推动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具有深刻、内在的辩证发展关系。消费模式的转变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归宿,而消费模式的调整与转变必须以生态消费为切入点。生态消费模式,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终极目标的消费模式;是适应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要求而产生的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是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是时代的客观需要。生态消费模式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包括适度的消费规模以及合理的消费结构两个方面。一方面,理性消费指消费必须控制在适当的消费规模之内。消费规模是指消费者人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奢侈和过度消费是非生态消费模式的重要特征。这种高消费导致了资源巨大浪费和污染的加剧。生态消费模式提倡经过人的理性选择,能充分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消费而不是过度的欲求。另一方面,理性消费还强调在消费中各部分支出必须适度,强调减少攀比、人情消费的支出,增大精神消费与绿色消费的比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安全消费
安全消费倡导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倡公民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在生活过程中选择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如摒弃使用爆竹、过度包装商品、一次性用品等;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消费所产生的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在生活中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如在服饰消费上从追求雍容华贵、时髦精致向自然和谐转化;食品消费选用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以清淡素净为宜,且多选择粗加工食品,既营养丰富又可减少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生活用品消费选择安全材料制造的商品如绿色家用电器、绿色家俱、绿色涂料等;在住房消费方面,认真选择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又体现生态功能要求的住宅;在“行”的方面更多地选择节能型和无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等。
3•健康消费
健康消费是指在满足公民基本物质要求之余,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与传统的高消费所一味单纯追求物质方面欲求有明显的区别。生态消费除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外,还要求用科学知识来指导消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消费的宣传与教育,让人们了解自然界的土壤、水体、大气对废弃物、污染物的自净能力有限性等方面知识,培养公民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消费意识,自觉纠正不良的习惯,提倡新型消费行为,保护生存环境,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鼓励人们提高生活方式的“文化”含量,陶冶人类的精神世界。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共存的“全面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态消费要求人类的消费活动符合生态价值观,旨在通过健康而合理的消费方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人类的自由也因此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生态消费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和生态需要,使人类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消费模式。
二、科学发展视域的我国农民消费现状分析
农民原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代名词,他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小,消费水平低,不利于科学发展。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年收入增长绝对额增加最多的一年。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个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专家指出,只有多方努力把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让农村市场“火”起来,才能带动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2〕。当前,种种迹象表明农民消费高潮已经到来,因而,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审视农民消费现状,改变其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很有必要,具体为以下方面:
1•消费结构低层次性
消费结构通常可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他等八大类。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农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亦呈快速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农民的支出通常集中在食品和住房方面,为了吃得体面、建造奢华却不一定实用的房子花费大量积蓄,甚至一辈子省吃俭用为子孙置业建房。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物质消费仍然是满足生活的第一要素,几乎占据了农民消费的全部,文化消费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与科学发展观维度的生态消费模式所倡导的健康消费、精神消费的理念背道而驰。通常我们认为,精神的满足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如果不将精神、文化消费引入农民的生活,使农民逐渐在潜移默化中将精神与文化作为生活之必需,构建农民科学的生态消费模式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