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文明论文
作者:姚毓春 单位:清华大学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优化、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缓解或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含量,最终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条件共赢的一种发展形态。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必然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即低碳经济观念,包括低碳发展观、文化观和创新观。低碳经济观念倡导一种新的生活实践方式,以人类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价值目标,通过尊重自然的整体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通过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融合使人类的生态文明观念得以升华。因此,作为人类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调整的产物,从新的维度,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为解读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新的阐释路径。
一、低碳文化观:生态文明价值建构的理念依据
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但在社会变革尤其在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有时却远远超过其他制度安排。文化在社会实践中从物质、精神、制度乃至人类行为等层面,积累和创造各种财富和经验。低碳文化观作为低碳经济观念的内核,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思想认识、行为态度、道德伦理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因此,低碳文化观要求人们在思想意识等层面,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生成实践活动中,自觉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从而维持碳循环平衡,抑制全球气温变暖、缓解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促进各种低碳科技成果的产生,以及各种新的可再生清洁绿色能源科技蓬勃发展,使人类在能源利用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首先,以低碳文化观推动社会生态自然价值实现。合理的低碳文化观以低碳价值观为构建前提,正确的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能在社会变革、文化冲突,以及价值扭曲时,保证发展社会道路方向的准确性。同时,也对外部事物、事件作出对与错、好与坏、是与非的判断,制约着行为主体的生活信念、行为意志、处世态度甚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价值观源于社会生活,反过来又能决定人的生产活动、社会实践及生活方式。低碳价值观摒弃传统纯粹以追求人类物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将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作为评判生产方式、经济模式、社会形态、生活态度和社会活动的主要标准。与工业社会价值观不同的是,低碳文化观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模式,倡导以生态平衡替代经济价值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不啻为缓解生态危机的一剂良方。
低碳经济时代构建的低碳文化观,彰显了时代的要求,保证了生态文明的价值构建导向,推动了自然环境改善和生态价值的实现。在低碳价值观引领下,人类将崇尚低污染、低碳排放、低环境污染的绿色生活,企业将更重视社会责任,发展以节能减排、控制污染、控制碳排放为主流的生产模式,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自然会成为评判工作业绩的重要尺度,也将引导社会发展突破传统工业化生产模式,以生态经济取代由来已久的工业经济。其次,以低碳文化观促进生态道德意识养成。低碳文化观倡导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从而维持全球的碳循环平衡,抑制全球气温变暖,消除由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作为低碳社会高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呼唤公众和社会建构与之相适应的低碳文化观。低碳文化观可以促使人类自身生发内在的低碳观念,进而培育和养成一种生态道德意识,倡导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改革方面控制、降低碳排放,在建构低碳社会的同时,建构低碳文明,“通过道德意识、伦理评价等”[1]对低碳社会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能使人们从道德意识层面强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意识,通过道德、意识的自觉促进低碳社会的文明建设。应当说,一直以来,人们的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意识的养成从未被忽视,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社会、低碳文明对人们的生态意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期待,而且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迫切性。低碳文明是要求的生态道德意识,不仅强化了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与尊重,突出了“碳因素”、低碳文化观的重要性。通过低碳文化观所促进的生态道德意识,核心内容是“减碳”意识的养成,因此,自然会成为新型生态道德意识产生的文化理念依据。最后,以低碳文化观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在我国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以增长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根植于社会各界的观念之中,地方政府工作业绩评价方式长期延续GPD单一衡量标准,限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尽快生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价值观,建立与低碳文化相符的非正式制度,改善以单一能源消耗为主的传统发展范式,以成为实现经济模式顺利转型的必要条件。
低碳文化观是推崇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的主体思想。低碳文化观作为新型文化形态诞生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并通过制定诸如清洁发展机制等国际准则,以制度形式约束各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行为。因此,低碳文化观在改变原有生产、发展等观念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改善现行经济发展模式,以法律、法规等制度形式协调现有落后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向生态文明过渡。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样态,文化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新型的低碳经济催生了低碳文化,与低碳文化相伴随的低碳文化观对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以及新型生态道德意识建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认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不仅是新型的社会经济转型与重构,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转型与重构。
二、低碳发展观:生态文明价值建构的现实保证
低碳发展观是低碳经济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低碳经济步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后,低碳发展观便成为人们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效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多重关系的理性综合认知与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再思考与再认识,体现出认识的升华,以及对现有发展观的超越。低碳发展观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导,主要目的是在改变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观的前提下,让公众认识到低碳的必要性和高碳的危害性,使低碳意识自觉贯穿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使低碳发展观成为生命自觉,进而实现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转变,从而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