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行政论文 » 正文

加强地方和谐社会行政能力

2021-4-9 | 社会行政论文

作者:李锡炎 单位:四川行政学院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是把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地方政府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党委确定的地方政策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及有关决议;既要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宪法、法律在本地的贯彻落实,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经济社会的行政管理之中。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要关系,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把握加强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努力提高地方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科学行政、以全面协调发展求和谐的行政能力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涵盖了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治、保障公平正义、倡导诚信友爱、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安定有序等基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包含了和谐社会各方利益妥善协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重要特征;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内含了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重要目标。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与生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地方政府在实施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科学行政,以全面协调发展求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按照科学行政的原则,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落实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中,着力解决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发展失调失衡的问题。地方政府一定要更加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特别要注意行政资源的整合。既整合资源要素,健全资源有序流动的良性机制,促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配置,又要整合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和激发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发挥和聚合一切创造活力,形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以全面协调发展求和谐。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民主行政、以社会全面进步求和谐的行政能力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可以充分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占领文化市场进而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可以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可以说,三个文明建设是手段和途径,和谐社会是目标和归宿。地方政府必须善于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同等位置,细化落实举措,强化保障条件,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成效推动“三个文明”共同进步,使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重大实践课题,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去统筹考虑,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总体设计,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使地方政府的决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符合,使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成为科学行政、民主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以民主法治求和谐的行政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认真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途径。地方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以法治求和谐的行政能力,善于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辩证关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让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充分尊重和依法保障人民权利,保证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地方政府一定要增强法治意识和守法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政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行政程序进行行政管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运用法律的权利义务机制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依法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人民群众和社会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享其成、平等友爱、融合相处。

四、正确认识和把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把握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以善政善治求和谐的行政能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和基础。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本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活力,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其构成包括社会主体的活力、资源要素的活力、社会生产生活运行方式和机制的活力。如果说市场行为是实现效率、激发活力的主要手段,那么,政府行为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地方政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决不会自发地导致社会公平正义,政府的干预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手段,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则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和道义责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差距过大是一种不公平现象,同时也存在另一种不公平的平均主义现象,这两种不公平都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需要效率,需要激发社会活力;和谐是大目标,和谐需要公平正义,同时也需要激发社会活力。可以说,“充满活力”是发展和和谐的契合点。地方政府应该抓住这个契合点,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协调,更加注重整合行政资源,通过自己的善政善治,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又激发社会活力。所谓善政就是指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善政善治的功能和作用,在保持社会活力、实现效率、承认合理差距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争取得到社会不同群体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共建和谐社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