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

2021-4-9 | 汉语言文学论文

作者:岑玲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因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故课程设置一般在专业课程中跨四个学期且占的课时量最多。在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古代文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其掌握的程度和学习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专业基础的扎实与否。从古代文学的这种特性来看,它关系着学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古代文字教学中,一般是从宏观层面上介绍每个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学现象,如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文学之关系、不同时代文人的价值观和文学的审美取向、各种文学流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成就等等;再从微观层面结合文学的时代特点解读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漫长历史时期荡涤而流传下来的经典,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学史及作品的理解。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教师一般都会选择要求学生复述文学史的重要线索或文学流派,或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解读某个作家的作品等等。当然,教师也会给学生开具一些必读书目,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行扩展阅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按要求去做的学生数量极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去要求和规定学生怎样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故学习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而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也就难以达到。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寻求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去亲近文本。

一、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亲近文本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身心躁动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读文学经典的文本,只是停留在背书背笔记应付考试的层面,此种学习方式因终究与文本隔着一层而不能达到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对此许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都怀着深深的忧虑和失落。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认为: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读者,作品才能在一代一代的接受之链条上被丰富和充实,永葆其价值和生命,这正是文学的历史本质”。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文学作品的文本阅读是一种主体的再创造过程,文学作品一旦离开作家之手,其文本就成为了一个向读者完全开放的意义结构,每一位读者在接触文本时,他对这种意义结构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疏离了文本,就失去了文学文本给读者创设的文学情境;没有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讲课中与学生就很难有预期的交流与应和。因此,如何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以往学生的作业中,我们发现有较多的学生为图省事都是在网上下载资料稍作加工后交来草草应付,基本没有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这也就失去了通过做作业让学生学会文学鉴赏分析方法举一反三的初衷。根据学院“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古代文学教研室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设计了参与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激发学生主动亲近文本的热情。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把指定的一些重要篇目改编成短剧,并分成小组排练并演出。在此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必须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创造的热情。在实践中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精简、短小,二是发挥想象与再创造,内容既可忠实于原著,也可在忠实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

二、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实践教学中注重与基础教育的结合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和熟悉对于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联系基础教育,同时在参与性实践教学中也注重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每学期开学之初,将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学篇目分配给所有的学生,各自两三篇不等。要求学生对这些篇目进行认真地阅读学习,并将之制作成中学教学课件,再要求学生用说课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课件。这样的做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阅读了文本,又紧密联系了基础教育;既让学生提高了课件制作的技巧,又锻炼了学生说课及口头表达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师素养,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十分认可这种学习方式,觉得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三、加强对经典篇目的背诵朗读,促进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经典篇目的背诵朗读,是古代文学教学中必须采取的不二法门。在背诵朗读中,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感、情感及对文学经典的深入理解。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教研室所有的教师都会将本学期教学中需要学生背诵的篇目提前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到后半学期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每次上课之前会用几分钟抽几个学生起来背诵,并计入平时成绩。同时,组织诗歌朗诵会,让所有的学生都上台去背诵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在此基础上,教研室每年组织一次全系学生参加的“古韵流长———古代文学经典诵读”的活动。这样的举措,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背诵古代诗词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锻炼学生上台的胆量提供了一个机会。学生倾情投入的朗诵,往往会感动现场的每一个人。在我国音乐界,有不少精美的唐诗宋词被音乐人谱上了曲子,名篇一旦插上音乐的翅膀,就会飞得更为高远,这些优美的歌曲被人广泛地传唱。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古代文学教研室在教学中结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特点,在网上下载了谱曲的唐诗宋词,让学生学唱,使他们既感受了美妙的音乐,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背诵了这些名篇。以上的做法提高了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以往枯燥无味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四、注重实践教学的反思总结,拓展学生继续学习和教师继续改革教学的空间

每学期课程结束后,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实际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要求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作一小结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地反思总结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这种新颖的参与性实践教学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或建议。教研室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总结探讨,以此不断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水平。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教学相长是教学中永远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且距今时日遥远,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走进文学经典,啜饮古代文化的精华,使他们通过古代文学成功有效的学习后,在今后中学的讲台上去传承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师在工作中努力的目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