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汉语言文学普通话语音训练

2021-4-9 | 汉语言文学论文

作者:刘国燕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师范院校的学生要申请教师资格证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普通话水平证书,因此他们必须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PSC)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方可在毕业时申请教师资格证,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普通话训练尤其值得重视。

一、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普通话语音现状及存在问题

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是推普工作的重要阵地。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的主要是语文教师,因此他们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着普通话的普及。尽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普通话课,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教学。

1.学生普通话语音的现状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知识有所了解。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学习《现代汉语》课程,因此对语音学基本理论和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有简单的了解,能从理论上简单了解普通话的语音构成和发音原理。他们的普通话发音相对标准,因为他们从小读书就接触普通话,通过十几年的接触,大多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之前的大学生都好一些。对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比其他学科教师高,因此,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视程度要高一些,因此普通话水平相对好一些。此外,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一般之前都是文科类的学生,跟文科类的老师接触比较多,一般情况下文科类教师的普通话的发音要比理工教师相对标准一些,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发音也会相对标准一些。而且通过已经获得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来分析,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普通话成绩确实要比其他专业学生的成绩总体要高一些。他们的普通话大都比较标准,处在中介语中接近标准语的位置。

2.学生普通话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普通话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声母发音部位紧张程度不够,致使发出来的音没有爆发力;受到方言负迁移的影响,发音部位有些许的偏差;韵母是单韵母发音时舌位比较靠前;复韵母发音没有动程或者动程太短;鼻韵母发音时归音不到位,鼻化音严;声调上调值发不到位。这些问题是导致普通话不纯正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语音训练的对策

我们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江苏省内,学生主要操江淮官话、北方官话和吴方言)为调查对象,发现80%左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较好,只有20%左右的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差一些,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男生。据此,我们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的是水平较好的学生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我们要针对他们的发音缺陷,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发音更加标准。

1.声母的训练

声母训练应该是通过练习一系列的口腔操,增强发音部位的灵活程度,达到适当增强发音部位紧张程度的效果,这样发出来的音才会响亮,具有爆发力。声母中发音有缺陷的主要的是舌面音j、q、x和舌尖前音z、c、s及舌尖后音zh、ch、sh。学生发j、q、x时,主要的问题是发音部位不是运用的舌面,而是偏上“前舌面化”的舌叶。针对此问题教师首先指出他们发音部位运用的错误,然后告诉学生真正的发音部位应该是靠后一点的舌面前三分之一处,舌尖往后缩,不要触碰到牙齿,嘴形展开,这样就能发出正确的音了。舌尖前音z、c、s有些同学发音有点齿间音的倾向,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舌尖前音的发音部位,不能把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应该放在上齿背上,这样发音就准确了。很多同学都会发舌尖后音zh、ch、sh,但单独发音时舌位普遍靠前,也就是舌尖抵住的不是硬腭前部,而是硬腭前面的部分,这虽然不是系统性的错误,但绝对是影响普通话发音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纠正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外,还可以辅助手势指导,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手势法”,即用一只手稍弯曲代表口腔上颚,另一只手代表舌头,两手成阻从前往后移动,代表形成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平舌音、缺陷音、翘舌音,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不同的位置发出的不同音,能正确发出母语中存在缺陷或错误的舌尖音,再找准发音部位发出正确的音。

2.韵母的训练

韵母训练就单韵母而言,最主要的发音缺陷是学生发舌面后音时舌位普遍靠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利用普通话元音发音舌位图让学生知道单韵母中哪些音是舌面后音,发这些音时舌头一定要有意识地往后缩,这样才能够发到位。复韵母的发音与单韵母不同,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动程”。但有的学生在发复韵母的音时却无“动程”或者动程很小,把复韵母发成单韵母。练习复韵母时,最好把复韵母的发音动程在舌位图上标出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每个复韵母的发音都是有一定变化的,在练习发音时,发出的音也应该有一个动程,然后训练学生根据图上的发音趋势去发音,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发音过程中舌位的变化。发音时还要注意吐字归音,归音也就是发音到最后的口型或者舌位,如果口型或者舌位不到位,发音势必不完整或者不地道。复韵母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有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舌位、唇型最后归音都应该归到开、齐、合、撮上,因此要特别注意语音最后的归音。前后鼻音的问题主要是归音不到位或者鼻化音现象明显。发前鼻韵时,气流最后的通道不是鼻腔而是口腔,有的发后鼻韵时后鼻辅音过于强调,而忽视了主要元音在韵母中的主要地位。前鼻韵母的归音是鼻辅音n,也就是发完前鼻音时,舌尖抵上齿龈这个归音的动作非常重要。如:en有些学生常把它读成鼻化音,而且整个音节都带有鼻化色彩。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发[?]然后保持口型不变,拖长声音,收音时迅速将舌尖抵住上齿龈,发出n的动作,最后缩短[?]的拖音时间,反复练习,就可正确读出。ng也是个发音难点,须先通过声母中的g、k、h让学生体会到发音部位,再借助n的发音方法,从而得到ng的准确发音。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