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外科论文 » 正文

中医外科病症特征探讨

2021-4-9 | 中医外科论文

作者:周兴兰 和中浚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由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的专著,其中有关外科病症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对外科病症的病因病机认识更为详尽、分类更为科学,病症数量大幅增加,对一些病症的特征认识也更为准确,在外科病症文献资料上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既往专题研究资料不多,故讨论如下。

1外科病症数量大幅增加,形成病症的分类统属

在早期的史料中,如甲骨文中已有疥、?等外科病症的记载、《山海经》中涉及者更多,学者研究认为已载有底(胝)、疥、痔、腊、臊、瘿、疣、疽、痈、痤、骚、白癣、?、痤、瘘等十余种[1]。医学文献中,《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病名绝大部分为外科病症名称,如(诸)伤、痉、虫蚀、蛇?、肠?等,其中的一部分为后世所沿用,如疣、痔、疽、痈等。更多的病名则因为社会习俗及文字使用的变迁,逐渐少用或被淘汰。《灵枢》设痈疽专篇论述了痈疽病因病机,记载了头面、项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17种痈疽,对其大小、颜色软硬、疼痛性质、治疗及预后等,皆有较为系统的叙述。如“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死矣。”[2]但从汉代开始,对于外科疮疡,主要是统一归属在痈疽范围下,从痈疽角度展开的认识。这一思维方法一直影响到魏晋和宋代,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早期外科专著论述的病症主要是与痈疽有关的病症。和氏认为现存宋代以前的外科专著不过《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痈疽辨疑论》五种,有着以痈疽病症方药为主,内容简明等诸多共性[3]。

《肘后方》的外科病症主要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他犯病”指虫兽伤、中毒等病。书中出现的病名主要是方剂的治疗适应症,对病因病机及相关症状大都没有展开,文字较为简略。但也有略见涉及者,如“凡乳汁不得泻,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痈[4]”,就是对病因病机和预后的提示。更有重要价值的资料是“治卒为犬所咬毒方”中对狂犬病的潜伏期的认识,书中对症状文字描述最为详尽者当数引录姚方的?暇遥?д庵掷?げ欢唷3墒橛诮?┑摹读蹁缸庸硪欧健肥俏夜?执孀钤绲耐饪蒲ёㄖ??橹屑窃亓私鸫?⒂妇摇⒎⒈场⒔暄ⅰⅠю摺⒋?堋⑷橛傅炔≈ⅲ?渲卸杂妇壹窃赜认辍5?菥摇⒎渚业染?蠖嗍?妇颐?坪笫阑?疚醇?赜谩S纱耍?饪撇≈⑹?康脑黾雍投苑掷嗟确矫娴淖芙崽岣吆糁??觥!吨畈≡春蚵邸氛?窃谡庖槐尘跋鲁鱿值摹>砣??恢辆砣????饪谱ㄆ??猜奂?00多种外科病候。此外,卷二十疝病诸候、卷三十九、四十妇人杂病诸候、卷四十四产后病诸候和卷四十九、五十小儿杂病诸候等还涉及外科病候上百种,这些病证内容多与外科专篇内容相交叉。记载外科病症数量和种类较前期著作大幅增加,其记载的外科疾病的病症特点、病因病机及预后也更为详细。仅就皮肤病而言,《病源》所论相当于130余种现代医学皮肤疾患,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几乎包含了后世常见皮肤病病症中的大多数[5]。

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日渐丰富,分类愈加细致和科学,病名成为医家认识疾病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概念,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关键性理念。《病源》所记载的外科疾病出现了许多新的病名。如瘿病、疬疡、脑湿、疣目、白癜、虫螫伤、雁疮等皆是《病源》中新出现的外科疾病。而关于丹毒、瘘病、疮病等病症的病名记载则较前代更为丰富,许多病名都是前代医书中未见有记载的。如丹毒病中所列有12种丹毒候,均为新出现的病名,如白丹、黑丹、天灶火丹、石火丹、废灶火丹等,虽分类过细,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丹毒的表现;瘘病所列有34个病症名,其中新出现的病名有30个,如尸瘘、骨疽瘘、冷瘘、瘰疬瘘、蛙瘘、雕鸟鹤瘘等;疮病所列病名有61个,新出现的病名有52个,如湿?疮、风癣、甜疮、鱼脐丁疮、雄丁疮、赤根丁疮等。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已采用《病源》中外科的病名有气瘿、乳瘘、疖、疔疮、脉痔、疣目、鼠乳、圆癣、摄领疮、土风疮、雁疮、蜂螫伤、蝎螫伤、蜈蚣螫伤、蠼螋伤、脐疮、燕口疮、断耳疮,其数量是早期医学文献中最多者。与其定义一致,病名类似的有多种:如毒蛇咬伤,《病源》中为蛇螫候;破伤风,《病源》中为金疮中风痉候;乳核,《病源》中为乳结核;瘾疹,《病源》为风瘙隐胗候;蛇皮癣,《病源》为蛇皮候;乳泣,《病源》中为产后乳汁溢候;翻花疮,《病源》为反花疮。

《病源》对中医外科病症进行了分类编排。书中卷三十一至卷三十六,主要根据外科病症类型分类,涉及瘿瘤、丹毒、肿病、丁疮、痈疽、瘘病、疮病、伤疮病、兽毒病、蛇毒病、杂毒病、金疮病、腕伤共13类,这种分门别类的思想是作者在对疾病进行大量比较观察以后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病症数量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的必然要求,与《内经》、《鬼遗方》中未分类相比无疑有很大的突破,与《肘后方》外科病症分类比较有很大进步,《肘后方》的外科病症分类名称较长,实际上是将较为接近的数种病症名称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严格说来,可以认为尚没有分类名称,同时也未将病症名称作为各节内容标题,这与该书以方为主而不是以病为主的编排形式有关。

《病源》除瘿瘤等病诸候(凡12论)涉及病症类型较为复杂,没有该类总的概述外,其余各卷中每类病症第一节多是对该类病证总的论述,如丹毒病:“丹者,人身体忽然?{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6]。阐述了丹毒症状、分类、病因、预后,叙述比较具体。然后分别介绍外科二级病症具体证候,最少者有4候,如兽毒病诸候,最多者达65候,如疮病诸候,多为十余候,体现了医家对疾病不同种类共性的认识。当时尚不可能对病、证、症的概念作出严格的区分,因而《病源》所列各“候”有指“病”者,有指“证”者,有指“症”者[7]。尽管如此,后世中医外科学疾病大多继承了《病源》分类基本思想,特别是在隋唐及宋代等较长历史时期表现较为明显,直至清代以后始逐渐将这种分类方法结合身体不同发病部位进行安排,以部位为主者如《外科大成》,以病症为主者如《洞天奥旨》。

2对病症的病因病机及症状特征记载更详细准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