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急诊论文 » 正文

中医急诊教学培育的心得

2021-4-9 | 中医急诊论文

作者:朱琳 刘昌秀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现代急诊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通过中医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培养优秀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急诊领域乃至整个中医教学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就几年来在中医急诊学教学培养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1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

所谓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其原则就是“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和中西结合”[2]。“先中后西”是指就诊的普通急症,首先考虑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处理。“能中不西”是指对某些危、急、重症或某些经西医处理无效或西医在某一阶段效果不显著的,尽可能用中医或可补其不足。

“中西结合”指单一用中医或西医疗效不显著的,或存不足需互补的,可中西结合。通过结合互补,能起到单一西医或中医不能起的作用[3]。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如讲述“高热”章节时,举例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可以中医治疗为主,每天酌情用中药1~3剂。除中药内服外,还可配合中医综合疗法如刺络、灌肠、穴位注射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压正常、血红蛋白不低、无呕血者,亦可先辨证施以中药,疗效也肯定,如果血红蛋白太低、血压逐渐降低、出血又控制不佳者,就应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急诊医学急危重症的讲解,最好能把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的病,中医的证症与西医的临床表现,中医证的变化与西医的病程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治疗措施贯穿在一起,中西并举,融会贯通。

2培养学生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

近年中医急诊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上缺乏对中医急症辨证论治体系的创新,技术上缺乏反映中医特色的急救新手段,科研上缺乏创新超前的重大成果,缺乏具有中医治法专效特色的现代系列新制剂等。从临床教学角度看,本科五年制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而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学科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4]。中医急诊教师无论是在理论课教学中,还是在临床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课程的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及辨证思维观。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回顾中医急症发展史,如:《肘后备急方》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金匮要略》记载的抢救卒死的胸外心脏按压术,《外台秘要》的导尿术等中医急救技术的应用史,促使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搞清中医理论体系,分清中医和西医的概念。回顾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中医急救治疗的有效病例,加强学生对急救药及中药汤剂疗效的认识。只有使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在大脑中形成定势的前提下,才能自觉地运用中医理论诊断及治疗疾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与中医急诊医学相关的中医专题学术讲座,名老中医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强化以往所学,真正把书本知识经分析提炼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转化到临床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学以致用之感,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中医急诊临床思维,为将来成为一名有创造性思维的中医高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急诊临床操作技能

第一通过授课的形式让学生牢记临床操作的理论基础和动作要领;第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模拟练习常用急诊操作技术,如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气管插管、中心静脉通路建立等;第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实际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使学生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清创缝合、包扎止血等实用技术。同时多学多问,熟练掌握抢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监护仪、心电图机、起搏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等,力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中医急诊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粗浅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提高中医急诊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医学人才,仍是个永恒的课题。在今后的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形成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