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医急诊论文
作者:李雁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我国教育传统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导致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不强,临床医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亟待改进[1]。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中医急诊学临床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中医急诊学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2006级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班分为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30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2005、2006级本科阶段七年制班分为实验组(85人)和对照组(94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招收的学生水平无明显波动,调查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入学条件无明显差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无明显差异;七年制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参加实验均处于本科阶段。
1.2教学方法
①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及规范化示教,掌握急诊急救技能应掌握的内容,学会正确操作的方法及实施技术要点,然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进行订正。②实践技能训练。实验组,第一步:利用急诊模拟教学平台,模拟临床病例进行培训。第二步:进行实景模拟抢救训练。教师设计各种抢救现场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分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地抢救模拟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急诊学培训模式,即利用中医急诊模拟示教室,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
2培训效果评估
2.1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分两部分:①技能部分,即对学生技能操作进行评分(表1、2);②临床实践部分,即临床实习结束后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分。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表3、4),可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
2.2.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实验组学生填写对规范化培训的看法。调查问卷包含6项,均采用3级评定方法即A为喜欢、满意或有帮助等;B为一般;C为不喜欢、不满意或没有帮助等。结果见表5。
3讨论
3.1临床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把握好基础教育、专业价值教育、核心知识教育、角色发展教育和核心能力的培养[2,3]。根据我们长期临床教学和对历届学生毕业时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考核,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映,发现多数学生理论能力强于临床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应对突发病症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加强对中医急诊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临床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在危重症治疗中的作用,使中医急诊学得到可持续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意义。
3.2本课题在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较传统技能培训增加了模拟临床病例及进行实景模拟抢救训练两个环节。如下:①模拟临床病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设计多个不同的临床急救技能模拟病例,利用Laerdal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实地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吸氧、吸痰、洗胃、输液等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给病人快速的诊断和治疗,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应急判断能力、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考察学生急救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经过本环节的培训,学生将进行实景模拟抢救训练。②实景模拟抢救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模拟真实场景,将学生分组训练,即每组学生被视为由病人、医生、护士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的一个急救现场。
教师仅提供对角色、场景的描述,学生将饰演角色、自行应对情节的发展并进行角色互换。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培训及临床实习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5),90.3%的学生表示喜欢该培训方式,并且认为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对中医急诊技能训练兴趣;80.5%的学生认为此培训对临床思维的帮助,并能增强心理素质(97.1%)。可见经过规范化培训,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大的进步。在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方面,82.3%的同学认为是有帮助的。同时,通过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技能考核成绩,(表1、2)我们也能看出实验组技能成绩较对照组高,且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利用急诊模拟教学平台进行技能练习,然而两组成绩有差异。这种差异我们考虑与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学生对中医急诊技能训练的兴趣,喜欢该培训方式有关。
3.3在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评分(表3、4),实验组的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规范化培训不仅使学生学会抢救病人,同时锻炼学生的快速判断、组织协调的能力,在进行模拟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团队精神。通过模拟临床病例的训练,让学生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接触多个的病例,将实践技能与临床病例结合,不仅锻炼了临床思维,而且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景模拟抢救训练中,教师仅描述了角色和场景,之后的情节的发展及如何应对,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种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心理素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角色扮演及互换也是一门创意课。角色体验与创意课的设置,不仅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去与病人沟通,解决诊疗问题[4]。
实践表明,包括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急诊急救模拟病例演练、实景模拟抢救训练等三方面的中医急诊学临床技能培训,培养了学生扎实的急诊急救技能和急诊临床思维,锻炼了学生的紧急应变能力、快速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设计内容丰富详实的中医急诊急救模拟病例进行临床急救模拟训练及实景模拟抢救训练,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会换位思维,学会积极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满足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医在危重症治疗中的作用,使中医急诊学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