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有机农业发展论文 » 正文

闽台有机农业对比启发

2021-4-9 | 有机农业发展论文

本文作者:韩海东 陈敏健 刘明香 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有机农业是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素、添加剂、转基因及其衍生物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养平衡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世界农业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农业时代,随着工业和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带来高度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自然资源过渡开发、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农产品劣质化等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1],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应运而生。大陆有机农业是从20世纪90年发表展起来的,1990年,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对浙江省茶园和茶场的有机认证,标志着中国大陆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的正式起步;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机认证机构;2005年4月1日国家标准《有机产品》开始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随着有机食品相关法规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了有机农业生产、检查和认证,中国有机农业进入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福建省有机农业起步较晚,“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为福建省发挥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借鉴台湾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和“三化”(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的成功经验,加快有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2]。

1福建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1•1现有基础

1•1•1生物资源优势福建省倚山傍海,资源丰富:粮食作物9191种,其中经济作物1709种、蔬菜作物70多种;果树品种3000多个,其中以龙眼、荔枝、香蕉、枇杷、菠萝、橄榄尤为著名;福建省也是全国的重点茶区之一,拥有400多种茶树品种,安溪和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资源宝库”之美誉。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发展有机食品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1•1•2生态环境优势福建省气候温和,四季常青,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越。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耕地上,大部分地区采用传统的农业栽培模式、技术,如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农牧结合等,为有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1•1•3科技人才优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省农林大学在生态农业建设、高效低毒农药研制、抗病虫良种选育、生物防治等方面培养了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科技人才基础。

1•2制约因素

1•2•1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种少据2008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全省73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其中16家通过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认证,27家的27个品种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与发展中心认证,5家企业通过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这些通过认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茶叶、笋、山茶油、食用菌等几个有限的品种。2009年的统计数据有所减少,只有57家通过认证,品种与2008年相似,这与有机农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北部各省区悬殊很大。

1•2•2有机认证机构比较薄弱省内目前尚无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有效期仅有1年[3]。

2台湾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2•1台湾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是“农业培养工业”的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带动下,经济快速增长,可是,由于未能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工农业废弃物的污染破坏,使台湾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4];基于对自然环境恶化的反思,20世纪80年末,台湾农业学术界开始探索与尝试有机农业。从1988年的有机农业可行性观察试验计划开始,1999年台湾有机耕地面积达1000hm2,有机产品专卖店250多家,103家农业经营协会接受认证,1000多人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工作[4]。经过20多年发展,2005年台湾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是1986年的7倍多,“经建会”表示:根据有机监视机构(OrganicMonitor)2006年的研究,台湾有机食品与饮料销售额由2003年的9•2亿元新台币增至2006年的18•1亿元新台币。预计至2012年,有机耕地面积将增至5000hm2,2013年将达到51•3亿元新台币,2003~2013年间的年复合成长率为16•1%。

2•2台湾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台湾有机农业的健康快速成长与其有机农业发展策略密不可分,台湾推动有机农业发展的策略主要有四点:第一,制定有机农业发展政策,引导乡村农民规范生产。主要是针对有利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及农田保护等方面拟定许多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第二,健全有机农业验证机构,确保产品认证工作质量,以此实现优质优价,维护有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第三,通过互联网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履历管理咨询系统,以加强有机农业信息服务。2004年台湾就开始推动农产品生产履历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个人数字助理(PDA)及格网(Grid)等信息与通信技术,建构一套农产品从田间生产管理至消费者餐桌间(fromfarmtotable)所有流程的全面记录,并逐年完善台湾农产品的安全农业信息网络(FoodSafetyChain),以达到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目标,进而促成台湾农业的永续发展;第四,加强产销过程中农产品卫生安全、水产品质量抽验、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用资料等安全管理,确保有机产品质量安全[5]。

2•3台湾有机农业的主要推广模式

台湾有机农业推广模式对有机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执行起着重要作用。其推广过程包括教育训练、信息传播、行政服务、问题解决协助、营销等,由公部门推广和私部门推广两部分组成。公部门的有机推广是从安全农业的推广开始,包括有机农业CAS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吉园圃(GAP)农产品生产。台湾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动CAS优良农产品验证制度,迄今已办理的优良食品合计13大类,涉及228家厂商的5723项产品,年产值近400亿元新台币;2004年台湾“农委会”发布实施优良农产品证明标章认证及验证作业办法,并整合CAS优良农产品证明标章认证及验证体系组织架构与验证流程,加强推动CAS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在推动吉园圃标章验证工作方面,农业行政部门透过各种媒体及说明会,鼓励蔬果产销班申请吉园圃验证,办理吉园圃产销班辅导,加强吉园圃产品营销,考评表扬及强化质量监测工作,提升农民申请意愿。私部门的有机推广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民间组织如“中华永续农业协会”、各地乡镇与农会等,对台湾有机农业推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私部门是以“消费者取向为诉求”来组织有机农业教育推广,并促成台湾有机农业的加速成长。其有机农业推广工作的组织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农民取向组织”如台湾省有机农业生产协会等,其主要职能是以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或有机农产品流通、贩卖业者为主要工作对象,以生产、生态技术辅导和少部分销售技术为主;第二类是“消费取向组织”如佛法山有机推广中心等,其主要职能是以有机农产品消费者及一般大众为工作对象,主要推广有机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消费和烹饪等知识,在消费者教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充分对话、沟通,从而达到生产和销售均衡发展的双赢目的,在未来的推广工作,这些组织将逐渐取代公部门组织成为主要执行者[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