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计算机
本文作者:管香红 高扩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胶州市高一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网络基础知识,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高二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课程。其中,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知识,解决单机与网络的问题;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开发网站程序,解决网站方面的实际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一成不变
目前各中职学校并未完全按照自己的特色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是随大潮,盲目模仿其他中职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其他中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校特色。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统一
由于我校的生源多为农村学生,导致高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新生中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一些日常操作,而部分学生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难度。
3.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大部分中职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被动地从视觉上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上机实践,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水平测评自主化、简单化,缺少科学评价标准
目前,还有部分中职依然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这就存在试卷不规范、内容不严谨、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不能全面考核学生。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新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鉴定大纲中的鉴定工种分为几类,考试中有多个方向可供选择,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方向。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各中职普遍采取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加一门高级语言的教学形式,这种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因此,各中职应该实行“2+X”分类教学形式,即所有非计算机专业高一新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高二分专业开设多门专业课。另外,学校根据应用技能鉴定的科目,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
2.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环节,而目前各中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对实践课教学不够重视。因此,各中职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力度,并且要从体制上提高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地位,适当地加大实践课的课时数,重视实验师资的培养,完善实验室人员配置,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实验队伍。此外,实验室的管理要实现统一,打破实验室之间的封闭界限,优化实验设备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3.改革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4.改革考试模式
可以借鉴计算机应用技能鉴定的考试模式来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试模式,即将考试成绩分为40%的理论考试、40%的上机考试和20%的平时考核三个部分。在上机考试中,克服计算机应用技能鉴定的非系统性操作,设置成任务完成式考核。在平时考核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和上课的表现。通过以上三种考核模式的结合,达到正确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目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鉴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正面的影响作用很大,但也要看到客观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不能过分依赖应用技能鉴定,应该针对各自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