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传播论文
作者:王永军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前言女性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以追求男女平等、体现女性价值为目标,对人类社会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不公平境遇予以批判,对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和改进方式作了深刻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更以独特的批判视角对人类社会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文化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对当前的学术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在教育领域,女性主义性别平等的教育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男女受教育不公平现象也逐步得到改善。同样,对于传播领域的性别歧视问题,女性主义也作了强烈的批判,形成了传播领域批判理论的重要流派。作为教育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教育传播学没有理由拒绝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核心理论的教育传播理论应该坚持教育技术实现教育公平、消除教育差距的学科理念。女性主义追求性别平等的理论视角和教育传播学坚持教育公平的学术理念其实是不谋而合,因而,加强教育传播领域的女性主义研究就成为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将女性主义理论引入教育传播学领域。笔者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以构建公平的教育传播性别关系为归属,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内容和核心观点作了分析,指出女性主义理论对教育传播领域的指导价值。
一、女性主义理论的背景
女性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英文中的Feminism直接来源于Feminine,但它具有与Femi-nine不同的意义,Feminism所要批判的正是男权文化下女性的“女人味”或“十足的女性气质”。[2]女性主义起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20世纪初期,被介绍进中国,开始也被称为女权主义,意指西方妇女争取妇女权利的政治运动。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女权主义超出了政治运动的范畴,女权主义已经不能包含其全部内涵,20世纪7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的提法逐渐代替女权主义。由于女性主义缘起于西方女权运动,所以对女性主义理论背景的介绍主要以女权运动为线索。西方的女权运动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也称三代女权运动。第一代女权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最早在法国爆发。第一代女权运动以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迅猛发展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人类历史进入启蒙时代。在启蒙运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启发下,西方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没有给予妇女平等的人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参与者,妇女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第一代女权运动主要以争取妇女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的政治斗争为主,斗争策略为通过法律制度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权利。第一代女权运动主要停留在实践运动,还没有形成理论。第二代女权运动发生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最先爆发于美国,然后迅速向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扩散。第二代女权运动与美国反战运动、黑人运动相呼应,继续关注妇女状况的改善,与第一代女权运动不同,第二代女权运动开始从理论层面揭发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从社会结构、体制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由于对女性受压迫及解决途径看法的不同,第二代女权运动形成了众多的女性主义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第三代女权运动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人类认识领域出现新的变革,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想开始传播。在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下,女权运动出现了第三次浪潮,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分化组合,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3]综合而言,女性主义起源于女权运动,在实践中发展了女性主义理论,反过来女性主义理论又指导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已经由单纯的争取妇女权益的政治运动,发展成重要的学术思潮和学术理论,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女性批判视角,从追求性别平等、女性价值的角度对文化、教育、传播等领域进行了批判,提出建设性的改善策略,成为批判理论的重要流派。
二、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
女性主义研究包括众多的学术流派,但女性主义理论中与教育比较紧密的研究流派主要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以下分别阐述各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对教育传播领域的意义。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自由主义思想在女性运动中的产物,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出现的女性主义流派,也是其他女性主义流派的出发点。自由女性主义坚持天赋人权、机会均等、理性、自由的观点,认为女性同样是理性的,同样应该具有人权。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在社会上之所以屈从,是源于社会上的传统习惯和法律制度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女性之所以理性差,是因为女性缺乏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如果女性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女性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把法律和制度的改革作为解决女性次等地位的运动策略,主张通过民主改革,在体制内获得女性权利,而不需要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革命性变革。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具有依赖男性价值定义平等、未触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性别结构、主张的平等抽象形式化等缺陷。[4]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对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平等的机会、社会化和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三个方面。平等的机会是指男女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社会化和性别刻板印象是指女性在受教育中被刻板地、社会化为家庭妇女、护士、秘书等次等形象,从而抑制女性的成就动机和身心的发展。性别歧视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女性的歧视。[5]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教育思想启示教育传播领域应该做到:第一,教学媒体设计开发中应该给予男女同学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关注;第二,加强教育媒体中优秀女性形象,引导女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鼓励她们成长成才;第三,在教学传播系统建设中注意克服“歧视”女性心理。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与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和人权运动有密切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温和路线不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主张革命方式。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提出父权制的概念,认为女性受压迫是因为以权力、统治、等级制为特征的父权制的存在,这一体制没法进行改造,必须摧毁父权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以及附带的社会和文化结构,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男性对女性生理压迫是最根本的压迫,其他一切压迫形式都是性别压迫的延伸。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要求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呼吁女性超越阶级和种族界限,团结起来推翻男性统治和父权制结构。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现代生物学技术实现女性生育的解放,摆脱家庭的限制。[6]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对现存教育结构、学校结构以及课程结构的彻底变革,关注教育领域男性对文化知识的垄断和学校教育的性别权利关系。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认为课程中的知识是以男性的知识为主,传授的知识类型反映的是父权制观念,知识传授方式也是男性喜欢的方式,因此需要改变女性在教育中的无权地位;在学校教育中男女关系不平等,女性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处于不利的、次要的地位。综合而言,激进女性主义理论较为偏激,对实践的改善缺乏建设性策略,对教育领域的批判也缺乏可操作性。但笔者认为激进女性主义为教育领域争取女性权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比如对课程、学校文化中女性不利地位作了深刻的揭发,提出了理论层面的改进思路。[7]教育传播领域需要选择性地汲取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第一,注意自身教育传播学理论研究中对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合理借鉴。第二,在教育传播实践中对学校、课程、教师文化建设方面克服男权文化的影响,体现男女文化氛围平等。第三,在课堂教学媒体传播中给予女性同学更多的关心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