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传播论文 » 正文

古代书院教育传播环境探索

2021-4-9 | 教育传播论文

作者:蔡志荣 周和义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传播环境,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①教育传播是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书院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书院教育传播环境,指围绕藏书、讲学、祭祀三大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包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理环境,如教育设施,教室的色彩、温度、背景;还指心理环境,如师生关系、学习氛围,以及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因素很多,不能面面俱到。“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的特性、形貌以及对传播活动的作用,而且要知道创造和营建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②以下从书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际关系、教学设施、学风院风等探讨其特点,理解书院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产生的影响。

一、书院传播环境的特点

自然环境:天人合一。古代书院大多建立在风景优美的山林名胜之区,处峻峭挺拔、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之处,如天下四大书院均建于名山秀水之中。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太宝山下;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山回雁峰下。朱熹重整白鹿洞书院,认为“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循迹著书之所”。白鹿洞的周边环境,使朱熹觉得这是讲学、著书的好地方。湖北问津书院则背靠孔子山,面向孔子河,座山依水,面南而向。前有清溪盘纡,后有碧嶂环抱;左方是纵横的高山,右边是村田相间的原野,奇秀的峰峦、清澈的溪流,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进德修业。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书院日益官学化,影响到书院的选址,出现由山林逐渐向城镇靠拢的趋势。由于城镇环境和用地的限制,设于城内的书院喧嚣嘈杂,书院大多采取“半依城市半依郊”的折衷方式来营造。例如湖北来风县的凤山书院原在县衙门旁,光绪七年知县唐殿华在城南发现一块读书佳境。“其地距城约数十武,平原高旷,树木森秀,风光黛色如在目,前扩为精舍,诚为读书佳境。”认为来凤“山川之灵秀郁久必发”,从而“行见人才蔚起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③。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书院设在城乡交界处可缓解同喧嚣的市镇环境的矛盾,同时便于控制。书院如此注重院址的选择,除了为学子提高幽静、清雅的环境,不受世俗影响,潜心好学,也源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同构性。早在先古时,古人即用阴阳、八卦和五行组合而成的系统来代表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书院所在地大多依山傍水,所谓“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汇秀”,为风水中的最佳“吉形”。书院选址所要考虑的也是“比德”的审美理想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感应和共鸣,有助于人自身的完善。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反映的就是这种“比德”的审美观念。因此,书院在选址上往往强调与环境的感应关系。“古今之气运系文章,人物之钟灵由山水。”④书院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文环境:文景交融。建书院除了注重自然环境的山水特征外,还强调和表现历史文化古迹、名士遗踪等人文环境。

许多书院的历史直接同名师宿儒的活动相联系,或在此讲学,或在此读书。四大书院就是因为有许多儒学、理学大师在此讲学而流芳千古。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颐、程颢兄弟在嵩阳书院讲学,嵩阳书院便成为理学的发源地,吸引各地学子到此求学。有的书院院名取自大师。如以理学大师朱熹之名命名的紫阳书院,道学之师周敦颐命名的濂溪书院,在全国各省比比皆是,仅湖南就有20余个濂溪书院。这些书院大多承接大师的学术传统风格,学子既受山川钟灵水秀的熏陶,又受名儒、贤达的感召。为了营造书院优美环境,渲染书院的人文气息,还不惜人工修饰,营建园林建筑。水上建桥,山上建亭,所布局的景点多有命名,富有诗的意境,有的还是诗人吟咏之作,文人气息十分浓郁。书院题刻大多出自名流宿儒,或者地方官员,所题之内容,大多对入院生徒在学问上、道德修养上给予启迪和警示。白鹿洞书院环境的营造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溪上建有多座石桥,多取警示名之,如流芳桥、濯缨桥,朱熹手书题刻“枕流”、“漱石”,在溪边崖岩上题刻“钓台”、“意不在鱼”、“自洁”、“文行忠信”、“清如许”、“白鹿洞”、“敕白鹿洞书院”等至今留存。明清时,重科举,为了提高白鹿洞书院的科举文风,在山上最高处建“思贤台”、“文昌阁”、“魁星阁”。为了树立读书立品的良好风气,地方官员和书院师长经常向肄业生童进行讲解、训示、谕告,努力在书院内形成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在生徒出入的各斋舍、大殿、画像旁等贴有书画楹联,随时给人们以提示和启迪。

人际关系:民主和谐。人际关系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涉及关系比较多。与教育传播有关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三种关系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教育传播效果可以产生重大影响。⑤我国传统教育尊师爱生,讲究师道尊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岳麓书院的学规中对尊师有明确的要求:“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无妄行辩难。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者,大多为地方宿儒名宿,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爱戴敬重。书院学术精神讲究的是自由讲学,学术争鸣,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子之间平等质疑,探究学问,相互切磋。学生在学术上可以与教师平等交流。例如宋代书院,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对话交流,著名的有朱熹与学人通过书信交流进行学术探讨。师生的平等还表现为教学相长,互为师友。有的弟子品学兼优、进步突出,书院可以不拘一格,采取能者为师。学术上讲究创新质疑,直接表现在书院的讲学上(包括讲会和会讲)。明代中期,湛若水、王守仁倡导讲学,讲学之风兴起。他们及其弟子联袂讲学,所到之处,士子蜂拥而至,出现一个兴建书院的高潮。这种讲会制度,使书院成为学术交流的中心,有助于师生之间彼此质疑探讨。明末清初,许多书院成为科举场所,书院师生平时在院互相切磋八股文,在科举考场上同场竞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还表现为老师对弟子学习、生活的关爱,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朱熹对自己的弟子关爱备至。宋代著名书院教师胡瑗“视诸生如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书院教师视学生为子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此外,书院实行自我管理,例如设立斋长等,协助院长实行管理。书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享有人格上平等,相互尊重爱戴。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