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传播论文
作者:邓志刚 王永强 单位:吉首大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批人才,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大学所受到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传播。就此意义而言,高校思政传播传播在和谐社会人才培养中具有先导性与基础性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传播,首先要考虑的是高校思政教育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适应与发展的问题。适应指的是,高校思政教育传播要主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发展指的是,高校思政教育传播要在“和谐”语境中发展整体效能。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新要求
“和谐”语境中的高校思政教育传播必须了解和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不断改进各方面的工作,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1.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活动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大学生为本”,就是体现为以大学生为中心,围绕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实际需要,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也就是说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突出“人性化”,切不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过去我们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足于思政教育传播工作者,着眼点是管理学生,视界在学生和手段上,缺乏观念和思路上的创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这样既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思政教育传播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2.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内容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内容。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坚定不移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继续深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和谐关系统一体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主要内容。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传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心理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三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具有纯粹社会内涵属性的环境体现,它是构建和谐的举措产生效力的基础性支撑,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基本着力点。四是开展诚信教育。“人无信则不立”,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五是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和谐社会是一个法制健全、人人遵纪守法的社会,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是否和谐和稳定。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方式,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使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社会、家庭三大外部环境形成合力。要把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正确处理教育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坚持“立足教育、辅之管理、寓教育于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把教育落实到管理中,把管理上升为教育,积极推动正面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等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和谐”语境中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整体效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表明,事物是在普遍联系中作为系统而整体发展的。高校思政教育传播,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传播加强自身建设,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有效原则,充分发展、发挥整体性效能,全面深入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1.为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服务首先,要始终坚持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传播要服从党的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谐个体;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自我完善的标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结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一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提高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且把缩小“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作为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