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林业论文
作者:查季清 单位:祁门县林业局
1景观生态林理论的探讨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市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风景林理念[1]以来,有关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日益深入,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观念上的绿色革命。然而在实践上,其景观效果虽比马尾松、意杨等纯林有较大的提升,但是比起市民期待的类似香山红叶那种壮观的色叶或花海景象还相距甚远,而进行景观生态林建设,可以营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
景观生态林是由生态风景林衍生而来,它除了考虑森林的生态功能以外,更强调其景观效果。陈征东[2]等通过对景观生态林与生态风景林的内涵、侧重点等方面进行比较与探讨,提出景观生态林具有更好的林相景观和季相特色,而生态风景林具有更好的生态效益、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王定跃[3]等提出景观生态林不同于生态风景林,前者是具有理想景观效果与良好生态效益的林分,而后者更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笔者认为景观生态林的概念应从景观功能的角度,同时结合其生态价值方面加以描述:景观生态林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具有城市背景的作用,符合城市居民审美情趣,应有一定的地域面积和大量景观优势树种,同时具有较高的树冠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这一类木本植物群落称为景观生态林。从组成成分和相应的功能来说,景观生态林特指:(1)处于城市及周边范围的木本植物群落;(2)具有壮观的季相变化色彩景观和林相景观;(3)满足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景观生态林是城市森林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它能够更好的发挥城市森林的景观美感,满足市民不断提高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首先,景观生态林强调景观效果:远观时树冠重叠起伏,主要是成片色彩景观,起大背景作用。中尺度观赏时主要体现色彩(花、叶)、季相变化景观。近观时它有不断变化的单元、更丰富的色彩、形态变换和季相变化,观花、观叶、观姿的乔灌木种将得到更多的应用[4]。其次,景观生态林之所以称之为生态林,它同时强调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其具有较大尺度的绿量,拥有森林环境,在调节气候、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景观生态林不同于单纯的风景林,风景林以发挥森林游憩、欣赏和疗养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设计营造时没有考虑其防护功能[5]。景观生态林也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带有浓厚的人工雕琢色彩,并受空间周边环境限制的城市公园;也不同于具有特定休闲功能,要求应有适度活动空间的森林公园;也不同于具有自然、粗犷、可供野营等活动的山地原野郊游林[6]。景观生态林具有壮观的植物景观,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影响城市的景观风貌。在景观群落配置上,充分保护与利用本底植物,解决生态效益与景观要求的矛盾。通过不同观花、观叶、观果等景观树种与本地植物的搭配,不同时间的花色、叶色再现季相变化,使景观生态林具有人工设计而又不露痕迹的自然美和较高的观赏效果。北京的有关部门以香山红叶为景观目标,近年来大范围营造景观生态林即落叶阔叶混交林。深圳市也对景观生态林建设作了尝试,均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2景观生态林在合肥市董铺水库水源涵养林营建中的应用
2.1概况
董铺水库位于合肥市西北近郊、南淝河上游,大坝坐落在西二环路旁,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郊区灌溉及发展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在合肥市“绿化大会战”中,规划在水库环湖大道中段南北两侧营造106.67hm2水源涵养林,旨在保护合肥董铺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水源涵养林建成后,将以新建的蜀麓中心公园为纽带,连接上大蜀山西麓,在合肥市西北郊形成一个面积近533.33hm2的“大绿肺”,更成为合肥市重要的城市背景。
2.2董铺水库景观生态林建设
2.2.1植被现状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于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因为长期保护不够加上人为破坏,森林环境消失,原始植被已被栽培植被所代替。现存林分有靠近水库下游的成片水杉林和临近村庄周围的杨树林,主干道两侧有新栽植的香樟等作为行道树,其余则以开垦的小块农田和茅草为主。森林覆盖率不及1/3,不仅从景观上不能满足市民审美要求及发挥城市背景作用,生态上更不能满足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需求。
2.2.2景观生态林的营造作为市区内的防护林,此水源涵养林的林相景观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景观,因为它的整体形貌往往构成了城市的主景或背景,形成城市的轮廓线。在景观生态林的营建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姿态。即群体形貌,主要指林相、林冠线、林缘线等。规划以松柏类树种为基调,结合各个区域的主调树种,组合成常绿针叶单层同龄林、落叶阔叶单层同龄林、常绿阔叶复层异龄林和针阔混交复层异龄林,形成或疏透有致或幽深茂密的林相;顺应地形地貌特点,在地势高峻处栽植高大乔木,在低洼处栽植灌木、草本,形成高低错落、参差起伏的林冠线;在水体边缘利用缘水与临水的环境特点来配置植物,多利用借景、对景、倒影入景等手法,在水生与湿地、陆岸过渡中合理地利用不同的植物材料,形成多点、多面、多层的变化序列。(2)色彩。景观生态林的色彩设计在全局上以类似色、邻补色为主,在局部上应用对比色,与此同时既要注重植物个体之间的色彩组合搭配,又要纵观全局,以具有一定面积的斑状色块(一般面积为330~667m2)形成显著的色彩视觉冲击,构成一定的气势,以满足远景观赏、中景观看、近景游览的需要[7]。在景观生态林的营造中,以绿色为基调色彩,同时又以不同的绿色构成类似色,如以白玉兰、垂柳等的浅绿,配以榆树、楝树的浓绿、马褂木的黄绿、刺柏的深绿,形成同一绿色调的不同层次。(3)生态位。是指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8]。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生态位特征的树种,如靠近水体的区域,地下水位较低,植物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水湿性能,则选择水杉、池杉等大乔木作为主要建群种;在地势较缓的区域,土壤肥沃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故栽植各个分区的特色树种,以形成特定植物景观与气氛。如规划区内主干道两侧的主要观赏面,配置以重阳木、柿树、五角枫等色叶树种,以雪松等作为常绿背景,形成金秋皆染的景观。